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平衡 (第1/2页)
苏大为的脚步猛地顿住,头脑里闪过一个词——借刀杀人。 是否有人,想借此事,利用自己之手,除去政敌? 在真正研究此案之前,苏大根本没料到,原本极简单的遇刺案,会变得如此复杂。 “寺卿,现在我们怎么做?” “派人,需要大量人手,给我盯死贺兰敏之,还有郭行真。” 苏大为缓缓的道:“从现在起,他们的一举一动,哪怕是更衣如厕,我都要清楚的知道。” “这……喏。” 高大虎额头冒汗。 从他对苏大为的了解,这一次,阿弥好像是动了真怒了。 “寺卿。” 李博手里拿着一份记录供词的竹纸,快步走进来:“蛇头的供词取到了。” “人在外面?” “在外面候着。” “先让他候着吧。” 都察寺等级森严,什么级别,才能见到什么样的场所。 这里是都察寺卿的公廨,一般的蛇头,是不够格走进来的。 也免得看到不该看的,走漏消息。 苏大为接过李博递上来的供词,一目十行的看完。 当目光落到最后几个字时,眼角微微一跳。 “韩国夫人?” “正是。” 韩国夫人,便是武顺。 据蛇头供述,他见到有人故意放火后,便留上了心。 此后悄然跟随那人,最后见此人消失在韩国夫人府上。 韩国夫人武顺府。 那么,放火烧牙医铺子的人,出自武顺府上。 也就侧面证实了,此事确与贺兰敏之,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看来此案,还得落在贺兰府上。” 高大虎在一旁看了看苏大为的脸色:“要不要我带几个人,把贺兰敏之……” “不可。” 李博与苏大为几乎同时开口否定。 “贺兰敏之是武后的外甥,有这层关系在,除非有绝对的证据,否则轻易动不得。” 苏大为在一旁点点头,肯定了李博的判断。 动贺兰敏之,他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但有一点,便是顾忌着贺兰敏之、武顺,与武媚娘的关系。 要么不动,要动,就要把事做绝。 打蛇不死,反受其噬。 在这之前,任何引起对方警觉的动作,都是不智的。 苏大为沉吟着,目光在那份供词上反复看着。 还在思索。 李博在一旁道:“寺卿,依你看,这事会是贺兰做的吗?会不会有人嫁祸呢?” “也不无这个可能,若是有人嫁祸的话……” 苏大为抬头看向高大虎:“贺兰最近与谁结仇,或者说,谁最想看到贺兰敏之出事?” 高大虎闻言,笑了起来:“那自然是郭行真。” “郭行真?” 高大虎压低声音道:“我也是留心这个案子,昨日方查到这方面的情报,武后身边,以贺兰敏之和明崇俨为首的一派,与郭行真等为首的道士,颇有仇隙,双方势成水火。 贺兰曾想扳倒郭行真,但未能如愿。” 苏大为眼睛一亮,抬头看了一眼李博。 刚好看到对方眼睛闪过明悟之色。 “如此一来,动机便有了。” 一件案子,最难的其实就是判断幕后之人的动机。 一个合理的动机,是一切案件的起点。 哪怕中间如何变化曲折,只要找到这个起点,便如找到绳结的线头,所有的疑问,便可迎刃而解。 在后世,还有一个词来形容,便是“受益方”。 一件案子当迷雾重重,看不清本来面目时,可以从最后的受益方,倒推案情。 “大虎,你派人把那蛇头带到偏厅去,我一会要亲自问话。” “是。” 看着高大虎匆匆安排人去办。 苏大为走回自己的公案前,提起毛笔,沾了沾砚台中的墨汁,沉思片刻,在纸上刷刷落笔。 这次的刺杀案,对方真正的意图,并非是杀死自己。 那么,从这个结果来看,刺杀事件,会引发什么? 引发苏大为的震怒,引起李治的重视,各方关注下,必定要有一个结果呈给李治。 于是破案的压力和动力,便有了。 不论是否苏大为来查这个案子,顺着此案的行凶者追查,都不难查到王氏。 到这里线索是断了。 但凶手牙齿中的毒,是最明显的提示。 此种蛇毒,长安各处医铺都没有。 只有为太治李弘治病,才弄到一些赤炼蛇毒。 而这毒,是掌在道士郭行真手里。 到这里,一切矛头都指向郭行真。 答案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 看上去,似乎是郭行真动的手。 但,郭行真与苏大为并没有明显的仇怨,此前也没见过面。 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和动机,去做行刺苏大为之事。 按通常的逆向思维,有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