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情报先行 (第2/2页)
让,照虎画猫,万一被人阴了,这锅他可不背。 “凡战,情报收集在第一,除了利用胡商,斥候,也可以让人扮做商队,提前熟悉环境,找好合适的战场,选择合适的时机。 此外,天时也很重要,军中一定要有善于观察天象,明气候之人。 还需要找当地向导,多询问,反复比较。” 萧嗣业在一旁听着,暗自点头。 对他这种老将来说,这收集情报的本事,早已融入到骨血里。 苏大为说的这些,在他看来不出奇。 但很扎实。 一支百胜强军,早在用兵之前,许多预备的工作已经在推进了。 决定一名将领是否优秀,在于对麾下的组织调度,对敌我的掌控力。 如何掌控? 这便在于细节。 将每一处细节,每一道用兵的程序,都合乎规矩的做好,做到一丝不差,做扎实。 才能少犯错。 在战场上,往往是谁少犯错,谁就能笑到最后。 这也是苏大为一惯的用兵思路—— 凡战,先为不可败,而后求胜。 先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不要怂,就是干。 “还是说回金山这一战。” 苏大为的木竿在金山南面的草划了一个圈。 “等翻过金山后,这边有多少部落,哪个部落强,哪个部落远,部落中青壮有多少,我已经全部摸清,接下来,只用制定方略,决定先攻谁,后攻谁,就可以弱胜强,不断壮大。 待到打数万人的木昆部时,我的麾下,也已征集到数万胡人仆从军。” “等一会,苏帅,我有问题。” 李谨行在一旁忍不住道:“这次战例,我之前也和李辩他们分析过多次,我不明白的是,你如何可以做到不断吞并那些部落,而且不断吸收那些被打破部落的胡人做仆从军。 难道不怕他们反噬吗? 如何能保持他们的战力?” “哦,这就得提到这些部落的恩怨了。”苏大为微微一笑。 “部落恩怨?” “是的,我在收集情报时,除了环境、部落、人口,还了解了各部落过去的一些事。 这些部落都是逐水草而居,为了争夺最肥美的草场,还有水源,各部落间,也不是一团和气,有不少有积怨,就像是咱们大唐的村落,靠得近的,也会为了争夺水源,发生宗族械斗。” “啊!” 人群里,立时发出一片惊呼声。 这些人都很聪明,一点就透。 “苏帅是说,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 “正是如此。” 苏大为点头道:“所以别小看这个作战的顺序,其实很有讲究,先攻击哪个部落,后攻击哪个部落,利用他们彼此的矛盾,本就有宿怨,打起来比咱们府兵还狠。” 这话说得,四周传来一阵轻笑。 虽然都是军二代,但下面村落里,那些宗族为了争夺水源械斗的事,还是听过的。 “这样打过几次后,这些人手里沾满了各部落的血,也就死心踏地为我所用了。” 苏大为说得轻飘,但实则还是有许多细节没有讲明。 比如他在开始时,如何用唐军给那些胡人仆从掺沙子。 如何保证胡人只能老实作战,没有反叛的力量。 这是对人员组织调度的问题。 还有派出阿史那道真手下,归化的突厥唐军,去跟那些胡人部落里的牧民谈心。 去消除他们的疑虑,去找出共同的敌人,引导他们的情绪。 这是思想层面的“统战”。 此外,还有打破一个部落后,如何劫掠的财富进行再分配,对立功的将士,包括胡人仆从,也一视同仁的奖励,激励。 这是执行军功制的参谋工作,以及录功主薄的工作。 各种组合下来,才能达到苏大为那种效果。 到战争后面,那些胡人甚至都铁了心的要做唐军,要随着唐军去作战。 让他们做回牧民都不肯。 “苏帅,我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打下木昆部后,与西突厥小王咥运的狼骑对上时,如何能保持那些胡人不崩溃?那些草原部落,天然便畏惧突厥人,何况是突厥王庭的狼骑。” 郭爱在一旁问。 “这个嘛,因为早在打木昆部前,已经料到突厥王庭必然会有反应,会派一支援兵前来试探,所以在打木昆部时,就做好了准备。 待到咥运的狼骑到来时,我麾下府兵和数万胡人仆从,已经做好了临战准备和动员。” “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苏大为用木杆在沙盘上划了一下:“突厥人,可以是冶铁立国的,草原人称‘锻奴’。”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众人:“先前萧尚书是不是提过,我有几件小发明,就是在这一战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