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悟能 (第2/2页)
之”字。 抬头看向钱八指:“如何判断写字人的身份?” “长安县衙里,有朝廷往来的公文,我们昨夜花了一夜功夫,从高到低的比对,结果倒很顺利,这个字,乃是当朝中书令的手书。” 钱八指摩挲着下巴上的胡须,嘿嘿笑道:“每个人的字迹,都有独特特点,就像这个字,你看它收尾时,一波三折,还带燕尾之型,这个字迹,只有中书令才有。” “李义府。” 苏大为喃喃道。 他的手心,悄然将那粒小纸片紧紧握住。 “但是单凭李义夜的一个‘之’字,也不能说他与崔涣的案子便有关系。” “这我知道,所以刚才当着大理寺卿的面,我这不是没说嘛。” 钱八指伸手拍了拍苏大为的肩膀:“反正这证物交给你了,剩下的,你怎么说我怎么做。” “八爷辛苦。” 苏大为知道一夜的时间,要清出炉灰中的余烬,找到这个小小的纸片残余,还要比对出字绩,工作量一定十分惊人。 钱八指确实是拚了性命在帮苏大为。 想到此处,他有些感动的伸拳在钱八指肩膀上轻捶了一下:“我先去慈恩师见下悟能法师,等我回来再聊。” “好。” 未时正。 大致相当于后世下午三点。 午后的斜阳照在大雁塔上,一片金灿辉煌。 苏大为踏入慈恩寺时,稍微有一瞬间的恍惚。 他记起多年前来到此处的情景。 当时还有卢慧能一起来此处。 那时玄奘法师身边除了行者,还有明崇俨,还有来此处治病的贺兰敏之。 但是后来苏大为奉命征西突厥,离开了长安。 再后来,玄奘法师也搬离了大慈恩寺,去往别寺译经。 苏大为就再也没来这里。 好多年了。 现在走进屋里,感觉仿佛就在昨天。 古刹的钟声响声。 知客僧带着苏大为绕过大雁塔时,苏大为还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这塔,是当年玄奘法师的译经之场。 也是承载苏大为对玄奘记忆的地方。 心中感概,面上却很好的收起这些情绪。 很快来到一间偏殿,知客僧站在殿前喊了一声:“悟能师兄,苏施主来了。” 苏大为顺着声音,向殿内看了一眼,这殿,供的乃是弥勒佛。 据传佛陀寂灭之时,曾言五百年后,当有新佛出世,即为弥勒佛。 在梵文里,此佛名阿逸多,又叫无能胜。 是未来佛。 就在苏大为打量殿中佛像时,大腹便便的悟能,从殿中走出。 他的体型和神态,倒和殿上供的弥勒有七分相似。 同样笑容可掬,红光满面。 一走起路来,全身的rou都随之跌宕起伏,如同波浪。 苏大为于是笑道:“几年未见法师,法师的修为又精进了。” 悟能先是一怔,接着双手抓起自己肚腹上的一圈肥rou,大笑道:“精进了精进了,小僧身上的肥rou,也一同精进了。” “法师说笑了。” 苏大为向他抱拳为礼:“先前听县衙里的兄弟说,法师找过我,不知有何事?” “进来说吧。” 悟能伸手示意请入殿。 又向知客僧道:“给苏郎君奉好茶。” “是。” 苏大为嘴角微动了一下,露出一抹笑。 他素知这院中,待客也很有讲究,比如说普通的客人,寺中僧人会说阿弥陀佛。 若是比较重要的客人,一般会说“奉茶”。 如果遇到身份更贵重的客人,方才会说“奉好茶”。 悟能这小小的一句话,却显出极为看重苏大为。 两人一前一后走入殿中。 殿内的光线,不如外边,略有些昏暗。 阳光从窗缝透入。 青石铺就的地板上,光影斑驳。 几缕斜阳映在前方弥勒佛像的肚子上,留下一条光影。 阳光在空气中照过的地方,隐隐有微尘飞舞。 整个殿中,氛围宁静。 香烟缭绕,予人一种安宁而庄重之感。 悟能回头看了一眼,见知客僧走远了,伸手向苏大为示意了一下:“苏郎君既然来了,不妨拜一下弥勒吧。” “法师,我比较信道。” “却是我失言了。” 悟能双手合什,不再提此事。 而是改口道:“我这次去县中找你,也是玄奘法师的嘱托。” “玄奘法师的嘱托?” “对,当时我们几个师兄弟,将平日里法师的言谈整理,希望成书,结果一直到法师故去,直到最近才完成,我们给它名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顿了一顿,悟能双手合什,笑眯眯的道:“书我们抄了数份,其中一份,是要交给你。” “法师说交给我?” 苏大为有些疑惑问:“这书给我之后,我需要转交给谁吗?” “这个不需要,法师生前言明,此书,便是赠与你的。” “惭愧,怎劳玄奘法师如此。” 苏大为忙向悟能抱拳行礼。 其实是向早已故去的玄奘致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