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反转 (第1/2页)
“此言何意,你是在影射?” 话音刚落,殿上又有一臣站出。 乃是谏议大夫曹行德。 “陛下,两位侍郎,在下以为,此案疑点众多,当令大理寺、刑部、秘阁继续深挖,将来龙去脉弄清楚,只杀郭行真一人,只怕无法堵悠悠众口。” “陛下,臣觉得谏议大夫此话有谬。” 短短时间内,十几位朝臣站出来,就郭行真之案,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苏大为已经嗅到了阴谋的气息。 这些人说来说去,其最终意图,仍是把武后牵扯出来。 “郭行真之案,容后再议,今日诸臣还有事启奏吗?若没有,朕乏了。” 珠帘后,传出李治伴着咳嗽的声音。 隔着珠帘,没人看得清李治的脸,不知他此时是一副怎样的表情。 更不知道,在李治身旁的武后,此时会是什么样的面色。 眼看着李治想要退朝,就在此时,朝臣中有一人厉声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去。 只见西台侍郎上官仪,从朝臣前列站了出来,手持笏板,挺直腰杆,在朝堂中掷地有声的道:“臣要弹劾武皇后。” 这句话,在大殿中回荡,嗡嗡作响。 先前议论纷纷,带着火药味的大殿,一下子变得死寂。 以上官仪的身份,说出这番话,实在太过刚烈。 也将李治逼到必须面对此问题的死角。 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常为李治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龙朔二年,上官仪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这意味着,在中书令李义府不在的情况下。 他是实际的中书省的一把手。 权力等同宰相。 李治对上官仪此番出来,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沉默中,上官仪再次厉声道:“郭行真能入宫,离不了韩国夫人、贺兰敏之和武后的举荐,而其中,韩国夫人和贺兰氏,都是听令于武后的,这难道不让人怀疑吗? 昨日,还听说韩国夫人在宫中暴毙,是被人毒杀。 是否是杀人灭口? 还有,之前陛下身边王伏胜,曾站出来指证武后,与郭行真串通,向太子行厌胜之事。 此乃铁证。 因此,臣恳请陛下,远离此恶毒女子。 请陛下,废后。” 最后两个字说出口,仿佛一个晴天霹雳般,震得所有人心头嗡嗡作响。 或许有许多人暗中想过,但至今为止,只有上官仪一人,敢真正在大朝会上,向着李治和武媚娘喊出这句话。 废后! “大胆!” 珠帘后,传出李治发怒的声音:“皇后与朕一心同体,怎么会害自己嫡长子,此事休要再提。” “陛下,太子渐渐长成,若太子健康,得传大位,将置武后于何地?” 上官仪又加了一句。 这句话,就有点类似莫须有了。 太子还远没到继承皇位的时候,李治身体虽然不好,但只要不是马上趴窝,怎么也得再熬个几年。 上官仪说这番话,看似毫无道理。 殿中苏大为,却是心中一震,嗅到了浓烈的危机。 表面上,上官仪说的是太子,其实里面有几层意思。 第一,太子如果健康,将会顺利继承皇位,所以武后不希望太子健康。 第二,武后为何怕太子继承皇位?因为太子继位后,武后就没有理由,像现在这样直接影响朝政了。 毕竟,就算太子以后身体不好,太子也会有皇后,不需要太后把持。 第三层意思,陛下你现在身子不好,是否也有武后暗中做手脚? 毕竟武后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放过呢。 苏大为品出上官仪话里的意思,背后顿时冷汗涔涔。 这种话,听着毫无道理,也没列什么实证。 但人心是最经不起猜忌的。 只要李治听了有一丝的怀疑,上官仪就成功了大半。 “陛下!” 珠帘后,隐隐听到武媚娘一声喊。 显然,上官仪这一下发难,简直如古时的刺客荆柯,突然暴起,令武媚娘也心中震骇。 朝堂上再次响起嗡嗡的议论之声。 听出上官仪弦外之音的群臣,无法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纷纷鼓躁起来。 “肃静!” “各卿注意礼仪~” 掌管朝堂礼仪的太监,用手里的玉如意敲击着,发出金石之音。 混乱中,有数名年青的臣子从文武官员中站出,纷纷跪倒在殿上。 “陛下,武后素有贤名,岂会做那等大逆之事,西台侍郎所说,纯属臆测,愿陛下察之。” “西台侍郎身居高位,不思为陛下分忧,却整日钻研阴私,陛下,臣弹劾西台侍郎,挑拨天家亲情。” “臣弹劾西台侍郎。” “臣附议!” 这些年轻的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