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84.科技魔法磁偏转电流计、炭精送话器、动圈电喇叭、电容器 (第1/3页)
回到玄义号,林夕问:“现在船上谁在管事?” 舵头费停山走了过来说:“回禀上人,职部舵头费亭山现在掌管全船。” 林夕说:“现在涂熙才他们准备先往鹰嘴崖,等到发掘物资以后,组成人力运送队伍,往玄义号上送几万斤物资。” 舵头费停山道:“回禀上人,这些情况我方才已经知道了,热气球需要跟随玄义军移动,所以,现在把猛火油基本都给了热气球。” 林夕说:“很好,现在把船都收集起来,咱们现在要肃清附近海域,确保物资运送过来的时候,我们是安全的。” 费停山道:“是,职部这就去安排。” “等一下,咱们还需要做一些东西,你把工程院就是原来将作监的留守人员,都召集起来。”林夕吩咐道,米三妹说:“这个我来办。” ...... 不一会,林夕的船舱里面,米三妹带着一群大匠过来。 还没有坐下,玄义号轻轻颤抖了一下,开始向深海方向划去。 一群大匠面面相觑,米三妹快人快语:“别琢磨了,玄义号现在向深海运动,我们要等到鹰嘴岩能够开始运送物资给养,才会返回。现在拿出画板,都听上人吩咐。” 林夕说:“各位大匠,我素来敬重能够创造的人,各位大匠在过去受苦甚多,这是制度原因,非各位技能之过也。” 铁大匠刘灿灿眼泪就流了下来:“上人,有您这句户,老朽死也瞑目了。” 林夕说:“好日子才刚开始,死就不必了吧。” 刘灿灿用袖子擦干眼泪,高兴地说:“说的是,说的是,老朽要好好活着。” 林夕看了看周围的大匠:“你是玉器大匠车里?” 玉器大匠车里站起来行礼:“感念上人记挂。” 林夕又看见一人:“你是漆器大匠刁如沐,做了桐油包线的。不必多礼。” 漆器大匠刁如沐也站起来行礼:“正是。” “制作伏打电池堆的铜做大匠祁六。 你是刘八家的小子,也是做铜器的,你叫啥?” 一个年轻的嘴上毛还没有长起来的小伙子站起来:“回上人的话,小子刘赐,擅用錾刻,老伯们眼神不好,故而精细的活计,常常教小子做。” 林夕问:“可有作品?” 那个叫做刘赐的小伙子迟疑了一下,祁六说:“小赐呀,上人垂询,正是你扬名立万的时候,还等什么?” 刘赐迟疑着说:“我爹的性子。” 祁六踢了刘赐一脚:“你个憨货,你爹还不得听宋敖兴的,宋敖兴还不得听上人的?!” 刘赐于是拿出一个金蝉,在三层的球笼里面坐着,更难得的是金光闪闪,林夕好奇怪,不过刘赐倒是很上道:“金光是用水银把金子融进去,然后鎏金做的。” 【注: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关于金汞剂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而关于鎏金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本草纲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金器物的出现晚了约八个世纪。】 【从历代发掘的钟鼎器、兵器、车器、钱币与玺印等文物看,鎏金工艺始于春秋战国,到了汉代已能熟练的应用,在青铜器上先铸制或雕刻花纹,再交错鎏以金、银,成为当时铜器加工的特征。隋、唐时鎏金技艺精益求精,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塔台及佛像等的装饰上。宋代造诣更深,并且将其传至日本。】 林夕很吃惊:“你们直接用水银?那个可是毒性很大呀。” 刘赐说:“匠户人家,命贱,娶了媳妇有了娃,就圆满了。” 林夕道:“怪不得说你手巧,也罢,今后用水银的工艺一定要少,注意通风。” 然后林夕有看见一个人:“你是铜匠做的头,叫做扁宜昌对吧。” 扁宜昌行礼道:“劳动圣人挂念,老朽正是。” 林夕说:“不必多礼,你们铜匠做,做了很多事情,今后咱们还有很多电器,都需要铜匠做发挥长处。” 铜匠做头扁宜昌说:“圣人吩咐,我们一概照做就是。” 【注:宋徽宗喜欢别人叫自己圣人,故而有宋一朝,也多有叫皇帝为圣人的,林夕因为禁止大家叫他皇帝,所有有人用了别的词。】 林夕又看了看米三妹:“这就是全部了?” 米三妹说:“倒也不是,火工、木工也还是有的,不过木工大匠段永春,火工大匠袁婷芳都跟着先遣队,由宋院正带领走了,如果您需要用,我可以叫他们来。” 林夕说: “我想现在首先做一个炭精送话器,以及动圈话筒,就是对着送话器说话,然后在铜导线的另一端,我们可以听到放大的声音。 所以,我们需要炭精,我想也许在烧火剩下的烧结体里面,可以尝试挑出来一些。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制作一台电流计,一个电压计。 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眼睛,来看到此前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米三妹说:“好吧,上人,我去找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