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见闻录_妖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妖兽 (第4/5页)

纪》:“三足乌集沛国,白鹿、白兔、九尾狐见。”

    三足鳖:亦称“三足能(nai,音同“奈”)”。传说中的异鳖,三足。其说始见于先秦。又传人食之则体化而亡。

    《庚巳集》:“太仓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发耳。邻人疑其妇谋害,讼之官。时知县黄廷宣鞠问不决,乃取三足鳖,令妇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狱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狱。”

    三角兽: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元史·舆服志二》:“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大风:传说中一种凶恶得鸷鸟。尧时为害于民,被羿射杀于青丘之泽。因其大,振翼则起风,故又说为风伯。其说始见于汉。

    山犭军:亦称“犭军子”。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山膏:传说中怪兽名。其状如猪,好骂人。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山中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骂。”

    天狗:传说中神兽名。可禁凶害。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天狐: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

    《玄中记·说狐》:“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天鹿:一说“天禄”。传说中奇异之兽名。其形似鹿而一角。为祥瑞之物。汉代有石雕像。

    天鸡: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汉代陶器已有其像。

    夫诸: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敖岸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元仙:传说中异兽名。形似鹿而五、六头。

    木客鸟:传说中鸟名。状如鹊。俗云木客所化。

    《异物志》:“木客鸟,大如鹊,数千百头为群,飞集有度,不与众鸟相厕,人俗云‘木客’。”

    五足兽: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狮,有五足,为解形民之手所化。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因樨国献五足兽,状如狮子;玉钱千緍,其形如环,环重十两,上有‘天寿永吉’之字。问其使者五足兽是何变化,对曰:东方有解形之民,使头飞于南海,左手飞于东山,右手飞于西泽,自脐以下,两足孤立。至暮,头还于肩上,两手遇疾风飘于海外,落玄州上,化为五足兽,则一指为一足也。”

    日及:传说中异牛名。生于西域大月氏国,其rou割掉而复生。其说始见于晋。

    《玄中记》:“大月氏有牛,名曰日及,割取rou一、二斤,明日疮愈。汉人入国,示之以为异珍。”

    毛龙:传说中龙之一种。大禹治水,曾乘之。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虞舜》:“南浔之国,有洞xue阴源,其下通地脉。中有毛龙、毛鱼,时蜕骨于旷泽之中。龙、鱼同xue而处。其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故置牶龙之官;至夏代养龙不绝,因以命族。至禹导川,乘此龙。及四海攸同,乃放河纳。”

    化蛇:传说中异蛇名。人面、豺身、鸟翼。其现为大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丹鱼:传说中的神鱼。出入又赤光环绕。以其血涂脚可步行水上。其说始见于北魏,后又传为祥瑞之物。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水(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不行水上。长居渊中。”

    丹雀:传说中的神鸟。神农曾得其所衔九穗禾。

    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丹虾:传说中的巨虾。身长十丈,须长八尺。其说始见于汉。

    《洞冥记》:“有丹虾,长十丈,须长八尺,有两翅,其鼻如锯,戴紫桂之林,以须缠身急流,以为栖身之处。马丹尝折虾须为杖,后弃杖而飞,须化为丹,亦在海傍。”

    文文:传说中异兽名。状如蜂,尾分叉,反舌,好呼。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放皋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六足兽:传说中祥瑞之兽名。生六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

    《宋书·符瑞志中》:“六足兽,王者谋及众庶则至。”

    火光兽:亦称“火鼠”。传说中兽名。生于南方,或云生于西域,其毛可织火浣布。其说多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著作中。

    《海内十洲记·炎洲》:“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许,晦夜即见此山林,乃是此兽光照,状如火光相似。取其兽毛,时人号为火浣布,此是也。”

    比肩兽:传说中祥瑞之兽名。

    《宋书·符瑞志中》:“比肩兽,王者德给矜寡则至。”

    巴蛇:传说中的巨蛇。吞象,三年出其骨。其说始于先秦。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玉鸡:玉鸡是指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率天下之鸡报晓。其说始见于汉。《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世乐:传说中鸟名。为祥瑞之无,王者有道则出。

    《骈雅·释鸟》:“重精、世乐,皆灵鸟也。”

    石鸡: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引天下之鸡报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