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东方 (第2/2页)
子自重。” 赵温纶心颇好,调笑:“偏不。” -- 兖州西南地界,四万重兵集结在九龙山脚下。从山顶看下去,漫野旌旗招展,气势雄壮。 慕彦超站在山上,整个人精神振奋,心激dàng)道:“古人诚不欺我,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哈哈哈。” 师屠笼着手站在侧,笑道:“郭家王朝的大部分兵力都被西北战场牵制,京城防备空虚,这是天时。我军先发制人,事先摸清了方圆千里的地势,占据险要,这是地利。” “更何况,”师屠扭头看了一眼慕彦超另一侧的年轻男人,那人眉骨微突,凤眸凌厉,下巴微微抬起,天然一副矜贵模样。师屠眉梢不明显地动了动,语速很慢,听起来很有意味深长的感觉,“还有大梁三皇子亲自率两万大军相助,我军兵力是官军的两倍有余,这是人和。” 三皇子扭头瞥了师屠一眼,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对他来说,和一个混迹花柳之间的轻浮书生说话,是对他份的侮辱。 师屠不在意地笑了笑。 -- 巨野岗。 “下在想什么?” 高行周从军帐中钻出来,刚打了个哈欠,一抬头,就看见郭荣正抱着一把刀坐在高地上发呆。 郭荣回神,看着高行周在自己侧坐下,谦逊地笑道:“高元帅不必和我这般客,沙场上没有地位之分,只有袍泽之谊,恰好你我二人年龄相仿,不若以兄弟相称?” 高行周洒脱一笑,“行周自是求之不得,郭大哥直呼行周的名字就是。” “哈哈,好。” 高行周坐直子,朝远处眺望了眼,“郭大哥方才在思虑什么事?是接下来的一战吗?” “非也。”郭荣的目光投向很遥远很遥远的方向,“你行军时可看见路上的田地了?已是和暖的时候,土壤也解冻了,算算子耕应该已经开始,可你看,举目四望,大片大片的良田却荒着无人耕种。民以食为天,农事不兴,百姓的子必定不好过。 甚至,《商君书》有言,“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战争糟蹋农事,农事就跟不上,军粮艰难,兵力衰弱,战争就很难获胜。眼下我大周似乎已然出现了这种困境,由不得我不忧心忡忡。” 高行周偏头一笑,眼睛微眯,“行周倒是知道一个治本的法子,只是很难实现。” 郭荣侧目,眼神一亮,“什么办法?” 高行周眼神幽深,“需一雄才大略的帝王,扫**,平八荒,平定天下,而后养百姓,创太平盛世。” 郭荣一阵心惊。 高行周脸色肃峻,全无昔的风流浪dàng)模样,“白马银枪,只追随敢做千古一帝的人。郭大哥明白行周的意思吗?” 郭荣愕然地转过头,语气苦涩无奈,“即使我现在看起来风光尊贵,既有自己的领地和军队,也有形同宰相的地位,但这些名号哪个都站不住。血缘终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你说的那个位置,看似离我很近,但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也许终我一生都难以企及。” “郭大哥不愿搏一把吗?” “父皇于我有恩,我绝不会做忘恩负义之事。” “小恩与大恩,孰轻孰重?” “……” 高行周笑了一下,表不再严肃,脊背也不再直,又变回了那个懒懒散散的贵公子,“不论如何,行周的意志不会变,郭大哥永远是郭大哥。” 高行周起往回走,在郭荣看不见的地方,唇角微不可察地牵了一下,眼中有暗光划过。 另一个帐中,房朴面色凝重地盯着面前巨大的八卦图许久,抬手在四象的位置放上了一颗棋子,喜道:“青龙将终于出现了。” 广顺二年,皇子荣与慕彦超战于九龙山,三战三败,且战且退。 慕彦超志得意满,看着舆图上的关卡道:“只消最后一战,我便能打得郭荣和高行周再无还手之力!” 众将俱是面带喜色,高呼:“恭贺元帅!” 三皇子冷冰冰的脸上也缓和了几分,“慕帅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 慕彦超心中不悦也不敢表现出来,堆笑道:“自然,到我入主汴梁城的一,江北十二城任君挑选。” “这还差不多。” 师屠冷眼看着这一幕,在心里讽笑不已。 面上却是如出一辙的大喜之色,他走到舆图旁,“元帅看这里,此地乃天然形成的一线天,正是郭荣军队败走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事先埋伏到两边,定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慕彦超看了看,大悦:“子苏真乃吾之子房。” 三皇子也难得点头,“师先生确实谋略过人。” 师屠不卑不亢地笑了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