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回 刘汉宏 (第1/2页)
未暇骖鸾信不诬,玉簪罗带路纡萦。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 唐朝的桂州即后来的桂林。桂林是奇特的卡斯特地貌,其山石之秀美不必多说,单说桂林的水。 桂州的水有漓江、桂江、湘江、洛清江、资江、寻江、百寿河等多条水流,其中湘江就发源于此。湘江由南往北流,进入湖南境内,湖南的一些大城市永州、湘潭、长沙都是在湘江边上,湘江最后流入洞庭湖。 湘江就是黄巢打算北上的水陆路线。走水路离不开船。 老工匠说:“要打造三十万人的战船,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但是,桂州当地木材缺乏,会造船的人手又少,真要造出来,需要五年时间。” 黄巢听了,紧皱眉头,问道:“桂州河流很多,纵横交错,你们平时不走水路吗?” 老工匠说:“桂州地形复杂,造桥成本太高。我们经常走水路的。” 黄巢又问道:“既然走水路,为何本地船只那么少?造船的人也那么少?” 老工匠说:“我们这边只要拉货较多、行路较远的才用到船,平时我们多用竹筏。” 黄巢茅塞顿开,心想:“孔夫子所说的‘乘桴浮于海’的‘桴’就是指的竹筏。” 黄巢说:“带我去湘江边看看。” 刘汉宏等人在前领路,一行人到了湘江边。桂林的山水果然秀美,一路上黄巢看这些景致,心旷神怡。 桂州的湘江还不甚宽阔,水特别清澈,倒映着青山,甚是惬意。河上果然竹筏很多,很多本地人撑着一枝长篙,拨动水流,顺势而走。有些地方河水缓缓流,真是“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筏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黄巢顺着湘江前行,听到水声越来越大,前方有落差,水流开始湍急。除了水声,又听到有人喝彩嬉戏之声。 走遍黄巢的刘汉宏脸色就有些发白,心中有些发慌,把二弟刘汉宥招来,私语道:“快去前面,把那些漂流戏水的弟兄们赶走,不要让黄王见到。” 刘汉宥急忙抄小路往前跑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转过弯来,黄巢已经看到了。 水流湍急处,竹筏行进速度加快,长篙不用撑了,改成把握方向之用,确保在激流中竹筏不翻,人不落水。 黄巢到了近处,发现戏水的不仅有当地人,更多的还是义军,这些人在水中驾轻就熟,还有些齐头并进,比试谁的记忆高超。 黄巢问老工匠:“这些就是竹筏吧?看来要驾好竹筏,还是需要技巧和能力的。” 老工匠回答说:“正是。我们本地人从小就在水里讨生活,所以都练的一手好的撑竹筏的技能。初学者多在这样的水急处练习,也是一种乐趣。刘将军手下就有很多义军也常到此处玩耍,都很技艺高超,不输于我们土人,尤其是刘将军技艺最为高超……” “末将有罪!请黄王处罚!”还没等老工匠说完,刘汉宏就跪倒在地,上前请罪。 原来黄巢虽然是起义军,但是也治军甚严,有十七禁律五十四斩的军规。十七禁律分别禁止的是悖军、慢军、懈军、构军、轻军、欺军、yin军、谤军、jianian军、盗军、探军、背军、狠军、乱军、诈军、弊军、误军。十七条禁律又有五十四中情形,触犯者斩之,所以叫做“十七禁律五十四斩”。 刘汉宏不好好练兵,自作主张,纵容手下嬉戏,还自己带头,已经触犯了“不听约束、动改师律、怠而不报”等多条禁令。 黄巢看着刘汉宏,许久未说话。刘汉宏跪着不敢抬头,汗如雨下。 …… 刘汉宏,山东兖州人,出身卑微,少年时曾练武,无赖为生。后来到兖州府做了个小吏。 王仙芝起义攻打兖州时,刘汉宏负责押运粮草辎重,他带着很多辎重投奔到了王仙芝处,就被王仙芝收留,做了义军将领,颇受王仙芝器重。 后来王仙芝兵败被杀,刘汉宏又跟着大家一起,都投到了黄巢手下,一直是葛从周手下的一部。 刘汉宏自视很高,一直把自己比作汉刘邦,觉得没有得到黄巢的重用,也觉得自己不是黄巢的嫡系。 这次到了桂州,刘汉宏踌躇满志,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又想笼络自己的部下。所以部下到水中嬉戏,他也不禁止。后来他自己去水边看,有人就怂恿他说:“刘将军,听说你武艺高强,不知道你水性如何,水上能不能施展?” 北方水少,刘汉宏本不精通水性,但是自觉地武艺高强,就下水撑筏。一开始不敢站起来,猫在筏上不敢动弹,后来技艺越来越高超,也就喜欢上了撑筏戏水,人都说他是“漂流第一人”。虽然有奉承之嫌,但是也确实说明他撑筏技能高超。 …… 黄巢也知道刘汉宏平时对自己有所不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