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七三回 郑棨与李道者 (第2/2页)
人:身高九尺,体态匀称,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剑眉虎目、微有墨髯,长相虽好,面有菜色,身穿布衣,偶有补丁,气质凌云,身在尘埃。 这人正是杨行密要找的人,名叫李荣,又叫李道者。 李道者见是杨行密,满面春风,健步走过院子,把篱笆门打开,伸手道:“原来是行愍兄,快进!快进!” 杨行密随着李道者进了茅草屋。 这个茅草屋一明一暗,婴儿和妇人声就是从暗间传来。明间只有简陋的桌椅和破旧的茶水茶碗。 李道者便给杨行密倒茶,边问:“行愍兄,多年未见,今日是哪阵香风把你吹来了。” 杨行密道:“道者兄,我如今改名叫杨行密了。”把广陵之事说了。 李道者喜道:“恭喜行愍兄!不对,贺喜行密兄!” 杨行密又把去见郑棨刺史的事讲了,接着说道:“李兄才能在身,怎能明珠暗投,大丈夫当扬名声显父母,乘时而为,名标青史。如今正好有机会,郑刺史正求一个主将,只要李兄点点头,我定大力向刺史举荐。” 李道者面色如常,不为所动,道:“杨兄,我习武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我的志向在道,在自然,不在这些功名。……” 这时暗室的婴儿哭声已经停止。一个妇人抱着熟睡的婴孩走了出来。杨行密急忙起身施礼。 李道者道:“杨兄,我这两年成家了,也有了儿子,刚刚一岁,这便是拙荆刘氏、还有我的幼子,小名唤做彭奴。” 杨行密见这刘氏虽然穿着破旧,面色晦暗,却姿色颇佳,急忙行礼:“拜过嫂夫人。” 刘氏还了一礼。 杨行密又去看熟睡的彭奴,见这个婴孩甚是漂亮,脖子后面有七颗红痣,如北斗一般。 杨行密心中高兴,道:“这个彭奴有七星护体,必不是凡人,我真喜欢,可否让做他的义父!” 刘氏勉强笑道:“怎敢高攀杨将军。” 这彭奴与杨行密后来关系很是密切,此时后文,暂且不表。 刘氏对李道者道:“荣郎,我有话要给你说。”转身进了暗间。 李道者道:“杨兄且坐着,我去去就来。” 李道者也进了暗间。 杨行密听到里面夫妻二人小声言语,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听到刘氏哭哭啼啼道:“……你让我们母子喝西北风吗?……嘤嘤……” 后来又传来婴孩的哭声。 不多一时,李道者从暗间走了出来,满面通红,一脸窘态,对杨行密弯腰叉手施礼道:“行密兄,我愿从军,还请兄围绕向郑刺史牵线引荐。” 杨行密大喜,道:“兄长能出山,定能建功立业,保境安民、辅弼山河!我这就去见郑刺史。” 李道者送杨行密到篱笆门外,杨行密从马背的褡裢里取出几两银子递给李道者道:“李兄,这些银两莫嫌少,给彭奴买些好吃的。” 李道者面色涨红,没有推辞,把钱手下,道:“谢杨兄!郑刺史那边还请美言。” …… 李荣李道者,据说与当今的皇室同宗,经过几代,也日渐衰微了。 李荣父亲在时,还有些家业,李荣喜欢兵法和练武,习得一身好本事。后来李荣四处游历,与道家、佛家接触,痴迷于佛道,于是自好道者,红尘之心日渐抛下。 后来李荣持家之时,不善经济,家业贫贱,只有这一个茅舍而已。 杨行密曾向李荣请教过武艺,二人于是成了朋友。 这李道者如今有了妻儿,要养家糊口,所以不得已,只得答应出山。 杨行密离开李陵山驼龙村,返回刺史府,去见郑棨,把李道者的情况以及李道者愿意做主将的事讲了。 郑棨大喜,虽然心中现在对不熟悉的李道者心存疑虑,但是话已说出,也只得试他一试。 郑棨效仿文王访子牙、刘备三顾茅庐的做法,随着杨行密,带着厚礼,亲去驼龙村请李道者。 李道者也受宠若惊,安顿好刘氏和彭奴,到庐州做主将。 李道者果然有才能,很快就显出上将本色,把庐州兵训练的非常团结、勇猛。 杨行密也安顿了母亲,召集徐温、周本、安仁义、刘威、田頵、冯弘铎、安仁义等几个弟兄,返回广陵,在李神福水军中效力。 …… 翻回头来,再说高骈。 高骈从长江水军回到节度使府中,翻出名将册和地图,观看形势,思索攻破黄巢之策。 这时,中军官把那把已清洗好的宝剑送了进来。 高骈也不用手接,让中军官把剑放到几上。 高骈眼神冷淡的看着那把剑,少时的往事便萦上心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