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五章【如获至宝】 (第2/2页)
尚宪、李氏朝鲜司宪府掌令:洪翼汉,为首的斥和派们与李氏朝鲜吏曹判书:崔鸣吉、李氏朝鲜领议政兼八道都巡察使:金鎏,为首的主和派们互相争斗。 其中斥和派占据李氏朝鲜士大夫心中的绝大多数。 但尽管如此李氏朝鲜仁祖陵阳大君纯孝郡王:李倧,内心里还是偏向主和派居多,毕竟李氏朝鲜军队实力弱小,所以不敢轻易得罪大清帝国。 为此李氏朝鲜郡王在向满清发出檄书时,一再强调〈败盟〉的责任在清方,不在于李氏朝鲜王国,因此两国关系濒临破裂。 7月初1日,北直隶京师地区开始戒严,明毅宗信王崇祯帝:朱由检,急令明御马监太监:李国辅,镇守紫荆关守御千户所、明内官监太监:许进忠,守倒马关守御千户所(倒马关巡检司)、明御用监太监:张元亨,守龙泉关长城、明直殿监太监:崔良用,守新固关守御千户所。 几天后,又命明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 7月10日,满蒙联军入大明京畿顺天府地区劫掠,相继攻下良乡县(兴州中屯卫)、又围攻顺义县(营州左屯卫),明顺义县知县:上官荩,与明营州左屯卫游击将军:治国器、明万全都指挥使:苏时雨,等将领拒城死守。 最终城陷,明顺义县知县:上官荩、明营州左屯卫游击将军:治国器、明万全都指挥使:苏时雨,等将领皆战死! 满蒙联军又乘势,攻下顺天府三河县(兴州后屯卫与营州后屯卫)、香河县(营州前屯卫)、怀柔县、平谷县(营州中屯卫)、宝坻县、房山县、涿州(涿鹿卫与涿鹿中卫以及涿鹿左卫)、漷县、武清县、东安县、固安县、永清县(永清卫)、霸州、保定县、文安县、大城县。 保定府定兴县、新城县、容城县、安肃县、雄县、安州、新安县,波及之广与之前相比满蒙联军的攻势更加猛了。 7月13日,满蒙联军正在京师附近烧杀抢掠,明宣大总督:梁廷栋、明兵部尚书兼督师:张凤翼,两人却畏怯不战,自知必受重罪,遂服大黄药求死。 8月10日,因满清和硕成亲王:爱新觉罗·岳讬,被指控包庇爱新觉罗·莽古尔泰、爱新觉罗·硕讬,以及离间满清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满清皇长子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所以满清太宗就谕令满清和硕郑亲王等将领集合商议满清和硕成亲王之过错。 议定的五条罪状中第一条便涉及其阿玛满清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尽管这些罪过缺乏根据,难以成立,可是满清诸王们竟将此定为大罪(有满清太宗的指示),还拟罪要处死满清和硕成亲王或监禁籍没。 但是满清太宗为了表示仁慈,故意下令免去满清和硕成亲王一罪,但被革王爵降为[镶红旗多罗贝勒],并罚银一千两,还罢免其兵部的职务。 另外诸王们又商议要罚满清镶红旗多罗贝勒:爱新觉罗·岳讬,雕鞍马20匹、甲胄20副、空马20匹。 8月20日,明兵部右侍郎:卢象升,率军北上援军到达北直隶真定府神武右卫时,山东都指挥使司、河南都指挥使司、陕西都指挥使司等地的勤王军队也陆续抵达。 而此时满蒙联军们一共劫掠了,大明人口跟牲畜17万9千8百20多。 8月30日,由满清多罗武英郡王携带着抢来的人口、牲畜,北上顺天府避开玉田县(兴州左屯卫)进入永平府,直奔之前出关的地方~从冷口关长城出关。 按理来说满蒙联军携带大量物资以及俘虏,出关速度不快,这正是明军伏击救援的大好时机,但是这四天的时间里,大明方面根本没有发兵阻拦、截杀。 而是专致于围剿中原地区的流寇,以及平定瘟疫,安抚百姓,并无出兵追击的心思,以至于满蒙联军嚣张到砍伐山上的柏树,由投降汉官在上面刻写「各官免送」的字样,插在冷口关长城地带,用来嘲讽大明的文臣武将。 10月初8日,征明大军凯旋而归后,满清太宗就着手筹划下一步如何出征李氏朝鲜王国的问题了,并派人前往漠南蒙古会盟,检查户口、编入牛录补充人马。 另外又抽调外藩漠北蒙古的兵力从征,满清太宗亲征李氏朝鲜王国的目地,从政治上来说,是通过降服李氏朝鲜王国这一礼义之邦,来树立自己的正统性,也是之前满清太宗向大明议和的原因,就是希望承认自己独立建国,而不再是大明反贼。 从军事上来说,也是解除攻打大明帝国的后顾之忧,从经济上来说,当时满清帝国的粮食欠收,满清太宗也希望通过征服李氏朝鲜王国来确保物资供应齐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