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810 人口不足 (第2/2页)
塞人,只要表露出一丢丢这方面的意思,封国的大把官吏愿意把他们这些诸侯王给卖了。 此时的大唐就是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和威慑力。 于是小半个大唐都在围绕这些诸侯国转动起来。 对外招募各种人才去诸侯国任职,顶尖的人才就不想了,能凑着和用就行。 购买各种物资,这么多封国同时建立,需要的基础物资数量非常庞大。无数的商人齐聚长安城,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而这些商人相互竞争的好处就是,诸侯王可以以想对便宜的价格买到所需物资,且能把各种物资都买全不需要到处奔波。 最重要的还是招募百姓,这个年代人口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人一切都白搭。 然而随着这些年的开疆拓土,大唐的领土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可开垦的土地也增加了很多倍。 再加上南方的大开发……大多数百姓都拥有自己的土地,还真不稀罕搬到诸侯国去。 即便这些诸侯王开出了很诱人的条件,愿意去的人都寥寥无几。 没办法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去求助李世民,说实话,李世民也很头疼。最后不得不把岳山找了过来。 来到皇宫听到找自己过来的目的,岳山也很无奈:“这种事情找我也没用啊,我又不能凭空变出大活人来。” 李世民无奈的道:“我知道你变不出人来,但是你向来主意就多,找你来是想想哪里的人口可以抽走一部分。” 岳山道:“这二十年间大唐人口增加了有近千万,算上原来的人口,再加上迁移进来的异族,少说也有五千万人。应该没那么缺人了吧?” 李世民道:“是没那么缺人了,可谁都不愿意去封国啊。” 岳山道:“那确实,要不是活不下去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李世民头疼的道:“说的就是啊,所以才觉得棘手。” 岳山也开始思索还有哪些群体属于可以调动的……别说,还真想到一个。 “我倒是想到一个群体,只是怕生人您不敢动。” 李世民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警觉的道:“你先说是谁。” “贱民。”岳山说道。 大唐虽然没有奴籍却有贱民,即便朝廷一再下令不许奴役人口,号召大家放还奴仆自由。 但依然有大量的贱籍人口,百多万还是往少了说的。 “你还真会给我找麻烦,动他们还不如下令从国内强行移民过去呢。”李世民气道。 “但您不得不承认,这么大量的人口掌握在豪强门阀手里并不是什么好事。”岳山说道: “当年您以雷霆手段从世家豪强手里夺回隐户、佃户数百万户,后续大唐因此获得了多少好处有目共睹。” 李世民情不自禁的点点头,这也是他最得意的事情之一,被万民赞颂的仁政。 此举既削弱了世家豪强的实力,又给朝廷后续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多出来的这几百万户人口真的太关键了,北方移民,南方大开发,主力都是这些汉民。 要是没有当年那一次大清查,大唐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 “现在全大唐的贱籍人数不下百万,把这些人解救出来既是仁政,也是一件有利的事情,起码可以解决第一批诸侯国人口问题。”岳山说道。 李世民却没有这么乐观:“朝廷要是敢对这些贱籍下手,那些人非反了不可。” 岳山道:“为什么朝廷要直接下手呢?圣人可以下一道旨意,号召高门大户放还贱籍自由。” “同时下旨,如果贱籍之人想脱离贱籍,主家不得阻挠,否则以罪论处。” “然后再让诸侯王们自己去游说那些贱籍之人,只要愿意去诸侯国就放还自由身,还给他们分田分地,相信会有不少贱籍之人主动去的。” “缺额部分朝廷可以想办法动员一批百姓过去,两相结合应该就能解决诸侯国缺人的问题了。” 李世民没有当即就做决定:“这件事情我在考虑考虑,还有没有别的地方能挤出人来?” 岳山想了想道:“还有一个地方的人可以迁走一部分。” 李世民精神一振,道:“哪里?” 岳山道:“六胡州。” 李世民皱眉道:“六胡州?这里安置的都是突厥等部的降民,他们好不容易在这里定居,不能妄动啊。” 岳山道:“我知道,但如果不动,不出百年六胡州就会变成沙海。” 李世民脸色骤变,道:“怎么可能,这里自古以来都是水草丰茂之地,怎么会变成沙海。” 岳山说道:“秦汉之际此地水草丰美,为汉胡争夺的要地。蒙恬北逐匈奴,把这里夺回,始皇帝在此设立了九原、云中等郡县。” “后来此地又被匈奴夺取,到汉武帝时期卫青又重新把这里夺回,并在这里屯田,还把中原七十万灾民迁徙到此地设置军屯。” “到了汉宣帝时期,这里成为了膏腴之地。史载这里‘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甚至可以调运用粮食进关中赈灾。” “然而到了东汉时期这里开始迅速衰落,降雨减少、农田退化成草场。渐渐的不在适合农耕,重新变成了放牧区。” “然而就是这种开垦——放牧——再开垦——在放牧的变动,让这里的植被遭到了彻底破坏。” “现在圣人又在这里安置了大量归降的胡人部落,为了加快他们融入大唐的速度,又迁徙了大量汉民过去开垦农田。” “又加剧了植被破坏的速度,现在的六胡州已经不再是水草肥美之地了,大片大片的草场退化为荒漠。” “在如此下去,不出百年这里的草场就会彻底退化成为沙海。” “为了可持续发展,朝廷必须减少这里的人口密度。同时对退化严重的草场施加保护,甚至可以抽调一支军队过去植树造林。” 李世民听的是目瞪口呆,他知道岳山看问题的方法可常人不同,总是会说一些看似奇怪的话。 可也没想到会奇怪到这种程度,六胡州变成沙海?减少人口密度?这些他勉强还能理解。 可让军队去植树造林——要不是说这话的是岳山,他一准把那个人给打出去了。 可正因为是岳山说的,他才不得不慎重对待这件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