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帅府勤王 (第1/2页)
也许是受孔彦舟率兵叛逃被杀的影响,原九万余人的军队,竟只有两千余人选择回家,而且基本上都是各地随军的百姓。这些百姓主要是负责后勤的杂兵,待遇比之战兵差了很多,凝聚力和战力都很弱。如今大战在即,有那么一些人选择回家过日子也不足为奇。 这个结果超出了汪若海的预期,但总是好事,八万八千人,战兵就有六万,想打败金兵不容易,但想保持不败,可真没多少难度。 要知道,金兵虽有十五万之众,却分了五万到潼关堵截陕西方面的西军,围开封府的不过十万而已,这还只是最初的兵力,折损的还没去掉呢。 正午时分,大名城外的一处开阔地,勤王之师八万八千人站成了数十个方队,等候开拔。 赵构、汪若海、宗泽、汪伯彦、陈淬、黄潜善等帅府核心领导层骑着马,缓缓来到队伍的正前方。 近九万人的方队,给人一种一眼望不到边的感觉。 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枪戟在阳光下熠熠闪亮。 这算是我的兵了吧,赵构纵目远眺,心中突然涌起万丈豪情,从今天开始,我要带着他们踏上征程,打败金兵,光耀九州! 他正在酝酿感情,想着说点什么鼓舞士气,身旁突然传来高世则的声音。 “请大帅致辞!”高世则把写好的稿子递了过来。 赵构的思绪突然被打断,感觉很不爽,却也知道这是惯例,便皱着眉头接了过来,展开一看,又是老一套,洋洋洒洒近千字,什么“贼寇霸道,辱我君臣,令日月蒙羞,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这特么写作文呢?这么长,谁有心思听这个啊? 他“刷”地收起文稿,往高世则怀里一扔,不悦地说道:“不用这个!” “大帅……” 高世则似是想劝说,却见大帅抖了下缰绳,骑着马自顾自地往前走了几步,正面对着大军,“呛哴”一声抽出腰间宝剑,扬臂一举,大声喊道:“驱除鞑虏!还我河山!铿锵大宋!日月同光!” 那声音浑厚洪亮,穿透力极强,夹杂着一股不屈、悲愤的情绪,似乎是赵构用生命喊出来的! 不但高世则张开的嘴没合上,汪若海、宗泽等人也全都愣住了! 没念出师表啥的也就算了,还有这么搞的? 但,这十六个字,听起来怎么这么带劲? 众将士集体一愣,随即,似是被那股情绪所感染,突然有种高呼的愿望。 在赵构再次喊出声音时,众将士的情绪终于爆发出来,跟着他的声音喊了起来:“驱除鞑虏!还我河山!铿锵大宋!日月同光!” 这声音仿佛蕴含某种魔力,让人越喊越想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呐喊,把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 驱除鞑虏! 还我河山! 铿锵大宋! 日月同光! 近九万人的声音同时喊了出来,那气势与赵构独自发声又有不同,声震天地,风云变色! 大名城内的百姓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一震,都忍不住望向城外的方向。 那里,有即将出征的大宋军队,那是他们发出的呐喊! 不管是街上的行人还是居家的百姓,都情不自禁地举起了拳头,跟着城外的兵将一起呐喊:“驱除鞑虏!还我河山!铿锵大宋!日月同光!” 汪若海、宗泽、汪伯彦、黄潜善等人的心里同样引起了共鸣,看着眼前的大帅,举起了手中的兵器,一起喊了起来。 尤其是宗泽,竟湿了眼眶。 我的大宋啊,有多久没有站起来了? 我的大宋啊,我要为你燃尽最后一丝生命! 不知喊了多久,赵构的身上被汗水浸透,嗓子都喊哑了,才缓缓放下手臂。 真过瘾啊! 歇斯底里的叫喊最能激发人们心底的情绪,这是被无数例子证实了的。赵构印象中,这一招用的最熟练的,却是传销。 没想到竟在这时发挥了超乎寻常的作用。 不知道是不是那声声呐喊真的感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