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箭书威力 (第2/2页)
张叔夜又犹豫了一下,从衣袖中取出路上所拾箭书,高举双手捧着:“臣于来时的路上,捡到箭书,不敢隐瞒,报于圣上知晓!” 太监从钦宗座侧下来,接过箭书,呈于钦宗。 钦宗展开一看,顿时色变,双手青筋暴起,不停颤抖,似是紧张,又似恐惧:“这,这些书信,从何而来?” “臣于路上得来,所有箭书都缚于金人箭支之上,外城,还不知有多少。” 钦宗面现迷茫,跌坐于龙椅之上,喃喃说道:“金人行事竟这般龌龊,他们想干什么?是要置朕于死地吗?” 恰在此时,宰相何栗、户部尚书梅执礼、庆远军节度范琼、开封府尹徐秉哲、签书枢密院事曹辅也到了。 众臣齐齐参拜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钦宗却似没听到一样,愣坐在龙椅上,眼神空洞,精神恍惚。 太监小声提醒道:“官家,众臣来了。” “哦,”钦宗这才回过神来,茫然说道:“众卿平身,散了吧。” 散了? 众人一怔,感到颇为不解,大清早的刚接到通知便心急火燎地赶过来,又让散了? 于是,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先他们而来的张叔夜身上,他是最先来的,想必知道点什么吧? 张叔夜苦笑着摇摇头,率先朝外面走去,众人连忙跟上。 何栗口气不善地问道:“刚接到喜讯,说金兵败退,圣上怎么会这个样子?你跟圣上说什么了?” 张叔夜眼皮都没抬一下,懒得和他说话,自顾自地往前走。 何栗气得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特别尴尬。 曹辅加快几步,走到张叔夜身旁,问道:“嵇仲(张叔夜的字),到底怎么回事?” 曹辅和张叔夜的私交甚好,又都是主战派人士,他的问话张叔夜不能不理,便将捡到箭书呈于钦宗的事儿简单说了一下,因为还有别人在场,没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复述了部分内容。 何栗在旁边支着耳朵听着,弄清了事情原委便转身朝文德殿走去。 曹辅听后,心里隐有所觉,瞟了一眼何栗的背影,说道:“此事必是金人诡计,欲挑拨离间,何栗此人多疑,此去必会背后说康王的不是,不行,我们得回去。” 张叔夜见前面又过来一大群朝臣,尽是主和派、投降派人士,而自己这边仅梅执礼、曹辅和自己三人,不禁黯然说道:“我等去了也没用,走吧,走一步算一步罢。” 曹辅追着他问道:“嵇仲,若圣上收了康王的军权,一意求和,怎么办?” 张叔夜想了想,突然停住了脚步,望着曹辅,一字一顿地说道:“若是如此,我自请辞!” “何必呢?你素来精忠报国,请辞归家,如何能甘心?”曹辅劝道。 张叔夜长叹一声,颇为感慨地说:“载德,你是知道的,金兵围城,我拼力来救,何也?为国尽忠,我死而无憾!可圣上,竟然,竟然……”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一意求和,谁人不知?可谁知道那措辞竟卑下至此?倘若民间皆知,颜面何存?不若归家也。” 曹辅见梅执礼等人相距甚远,便小声问道:“你看康王如何?” “康王?”张叔夜沉吟了一下,回道:“倒是英明神武,此次大败金兵,扬我国威,颇为解恨……” 说到这里,他悚然一惊:“你是说,拥立康王?” 曹辅目光炯炯地盯着张叔夜说道:“你也说了,康王英明神武,既如此,何不跟随明主,一展胸中抱负?驱除鞑虏,还我河山,铿锵大宋,日月同光!” “这,……”张叔夜的心里突然有了一点异动。 是啊,康王殿下提出的口号深入人心,所以能大败金兵,成就一支威武之师,跟着这样的君上才有奔头啊!这样的君上才能带领大宋走向辉煌! 唯一的问题,此时拥立康王,就是造反啊! 曹辅见张叔夜眼神闪烁,时而兴奋时而忧虑,大概能猜出他的想法,便提醒道:“你当那箭书是怎么来的?此时,怕是全城人尽皆知、骂声一片了,估计很快就会引起民变。康王麾下有十万大军正在城外呢,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只要你振臂一呼,大事立成!嵇仲,为大宋计,为苍生计,请你立下决心!” 不得不说,曹辅的话很有诱惑力,句句直戳张叔夜的心窝。 张叔夜咬咬牙,点头应道:“行!载德,你说的对!我这就回去,安抚好将士,只等大帅号令!” “好!”曹辅拱拱手,与张叔夜告别。 曹辅直到此时才彻底明白箭书之计的威力,不禁佩服汪若海的毒辣,却不知道这原是赵构的主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