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战场救火队_上架感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架感言 (第1/3页)

    大家好,我是本书作者蓝旗飘扬。

    昨天下午收到上架通知,今天上架。

    其实,并没有收到让写的通知,略显尴尬,不过我还是想写出来一些自己想说的话,毕竟憋闷太久了……

    我之前还写过一本抗战类书,书名就不说了,有些丢人。

    不从严格意义来说,那算是我的第一本书吧。

    我一直都有完美主义情节,向往工匠精神,我也说不太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大概就类似于“兵不在多,而在于精”这种,看书只看那些写的最好的大神的作品,看电影只挨个看那些排行榜上非常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也是,神剧之类我是从来不看的,买东西也是,宁可买的性能差一些,也是尽可能买大品牌而不买杂牌的,就是为了能够长期使用而不会是那种杂牌的坏了再换,换了再坏那种……

    总之,这可能就是一种“宁缺毋滥”的性格吧。

    就像我上本书和这本书,都是在塑造一种建设精锐部队的思路和途径,原因则很简单。

    抗战时期,日本军队在中国大约只阵亡50多万,负伤100多万,但中国军民合计伤亡多达3500万人!

    贝卡谷地空战中,以色列空军创造了76:0的神话,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硬是能多次打败周边比它大几百倍的群体!

    其他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但为防敏感,就不再多说。

    我只想说,如果在某些方面进行改进,那么,一样可以建立起一支精锐的部队,而不只是军队的硬件条件。

    军队的硬件条件一般就是指装备的优劣,如果和别人讨论抗战时期我们牺牲为何如此惨烈,懂军事的人一般都会说是装备太差的缘故。

    诚然,这样说也没错。

    但我认为,这不全面。

    战斗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并不只是装备。

    比如,日军士兵的训练,其新兵训练时期甚至有训练科目是在晚饭后射击三百米外的香火头!子弹命中香火头并将之击灭才算合格!其一个中队甚至在刻意不装备寒地装备时冬季去北海道进行抗寒训练,结果一个中队大部分士兵被严重冻伤,甚至冻死!

    还有一个传闻,说是九一八之前日本关东军在和东北军的一次比赛中,就在士兵队列前挖了几个能看得见的大坑,然后命令士兵前进,结果,日本兵就像没看到似的直直往前踏步走,结果扑通扑通一个个掉进了大坑里,但东北军士兵却精明的一个个从坑上跳了过去……

    经过这事后,日军看清了中国军队的纪律性是完全不如日本军队的,所以也就看清了东北军的实际战斗力,并不会如其表面的那般强大,所以也才有了九一八事变。

    而就像本书简介所说的那样,我个人认为,至少可以从十个方面入手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医护,装备,训练,战术,参谋,教育,军法,人事,勤务,薪酬。

    具体在这就不再详述,以后书中会说。

    说了这么多,再绕回来。

    我这种完美主义情节在上本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最终,也导致了那本书的失败。

    我专门去省图书馆借了抗战资料书,然后两个月跑一次省图书馆去还书,然后再借出来。

    去网上查了大量资料,包括中国军队阵亡将士名单,编制,日军淞沪会战参战部队列表,具体师团列表,联队列表,具体编制,步兵战术等等。

    甚至你们之前可能看过这书的轻机枪射击声,重机枪射击声等等象声词,都是我在某国外视频网站上去专门找的,然后看完N个视频,确定这种机枪射击声音是这样,然后再找到合适的象声词来出现在文中,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写的小说能够尽量真实,能够有代入感……

    甚至,书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比如主角以下的某人,那都是我查到的阵亡将士名单中的一员,连职位都是和书中比较贴合的,甚至该人所在的编制,都和书中一样,而不是胡乱安排一个人名就算,甚至书中出现的一些日军军官的名字,也是我找到的日本网站的资料,甚至具体到中队长一级,那都是真名字……

    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用真名能更有真实感和代入感,那又干嘛用网上胡编乱造的假名?

    如果我书中配角的名字能够使用那些中国军队阵亡将士的名字,那至少,也算是让包括我和读者在内的晚生后辈对英烈的一种纪念了……

    而且,完美主义的我,甚至在每章文发表之前,都会一再检查,检查有无错别字,检查排版是否正确,检查章节名是否给力,检查标点符号有无错误,等等。

    但我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总是在意这些细节,而且是不太重要的细节,导致了最终码字速度太慢,没有存稿,所以更新一直上不去。

    再然后,就是被404了。

    那书成绩本来还可以的,七千多收藏,而且那是在更新很慢的前提下,如果更新量可以的话,目测不会只有七千。

    可以说,是我这死脑筋害死了一次自己翻身的机会,我这个一心想把书写好却忽略了更新量这个最重要实际问题的死脑筋……

    至于为什么说翻身这个词,我想简单说下,也不怕丢人了。

    蓝旗打小学习很好,但从小就酷爱军事。

    很小的时候喜欢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看到一个武将出场的时候就会问父亲,这个是好的坏的,那个是好的坏的……

    然后还记得那时候自己在家,脚上穿着雨靴,把裤腿塞到雨靴里,当做古代武将的那种靴子,然后戴着尖顶的冬季戴的帽子,当做武将的那种铁盔,身上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