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 冠盖满京华 (第1/2页)
建文元年,四月二十一日。 皇城应天府。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扬尘驾着马车,用了七天的时间从北平到达皇城应天府。 天空中下正着淅淅沥沥的江南春雨。 扬尘离开应天邓府巷的时候,只有七岁。 七岁以前的记忆,停留在每天没完没了的临摹字帖,兰亭序,勤礼碑,瘦金体,柳体,颜体……他那美貌又多才的母亲,不厌其烦的指着书帖上的字,这个勾那个捺,这是筋道那是根骨。 母亲似乎急着将自己毕生所学,所有懂的会的东西全部都教给他和老姐,二哥因为在才艺方面表现实在不突出,逃过一劫,母亲便放过二哥,让二哥正儿八经的去宗学府和其他王公贵族的孩子一起,跟着太傅读书上学。 也许,早在那个时候,母亲就已经预见了后面即将发生的大劫难。 他们家,申国公府,父亲邓镇是卫国公邓愈的长子,母亲李彤是韩国公李善长的长外孙。 有人说,当年若没有邓愈大败陈友谅,没有李善长cao持政务后方支援,大明朝甚至都建不了国。 “邓”、“李”两家后辈结为姻亲,理应是显赫中的显赫,功勋上的功勋。 然而,头上的光环越多,留下可以喘息的时间就越少。 所以,母亲才迫不及待的将毕生所学,倾囊而出。 林扬尘那时候名字还叫邓慎行,母亲教他五岁开始执笔学书法,辩认雕刻金石,到了他七岁那年,大劫难,临头。 申国公府被“胡惟庸案”牵连。 胡惟庸是李善长卸任左丞相时推荐的接班人,胡惟庸又涉嫌谋反大罪,他们家申国公府和韩国公李善长一家又是沾亲带故,头顶上是过于耀眼功勋显赫的光环,所以,牵连牵连再牵连之下,被满门抄了斩。 扬尘已经记不太清楚,最后那天发生的事情了,依稀记得是被人从睡梦里拉起来,被母亲推上马车。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申国公府和韩国公李善长家族一脉,全体,家破人亡。 扬尘跟着师傅郑一貉他们跑呀跑,逃呀逃,某一天,在一个竹林旁边的小村庄,五人终于不必再逃跑,安定了下来。 师傅说,要去给他们四个人办新的路引,标上新的身份了,他们自己给自己起个新名字吧。 蓝瑛说,他改名字叫“江芜茗”,江湖一草寇,从此无姓也无名。 老姐邓谨言说,这里有一大片竹林,就改姓林吧,邓谨言这三个字,就留一个“谨”字,她改名叫“林谨”。 二哥说,邓少语,他也留一个字,少字不吉利,改成“绍”字,他改名叫“林绍”。 邓慎行说,家都没了,还要原来的名字有什么用,一把灰尘扬了它吧,他改名叫:林扬尘。 家,没了。 父亲母亲都死了。 再也没有人逼他每天练字读书了。 可从那以后,扬尘却每日不忘临摹字帖练习书法,仿佛每下笔写一个字,母亲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毛笔的一撇一捺之间。 人生过去了的十七年,荣耀显赫与苟且偷生,往事,零落成泥碾作尘,把这把灰尘握在手上,用力挥手扬出去撒开,细细密密的灰尘,随着风,漫天飘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园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年之后,再度来到应天,邓府巷申国公府的三少爷邓慎行,已经死了,归来的是太常寺卿黄子澄府上的小书童,林扬尘。 扬尘驾着马车抵达黄子澄府邸的后门,一个粗布短打四十多岁长相憨厚的大叔,已经等在后门门口。 扬尘跳下马车,大叔迎了上去,开口就说:“你就是小扬尘吧?” “老奴一看就知道是你,郑镖头说扬尘是个俊俏的小郎君,哈哈,果然长得很俊。” 扬尘也哈哈一笑,“鲁舅舅好!师傅叫我来应天投奔舅舅了,以后在应天扬尘就有劳舅舅照顾了。” “来来来,进屋,老奴先领你去见老爷。”老鲁与扬尘一见如故。 “老爷正在屋里批写公文呢,小扬尘你来得正好。”老鲁领着扬尘穿过庭院,亭台,花园,荷花池,回廊,后院,前院,最后来到一个别院,扬尘边走边看,暗暗惊叹,果然是建文皇帝身边首席权臣,府邸修得这么大,比他们家以前的申国公府还要气派。 “这个别院就是老爷的书房,将来小扬尘你主要就是在这里当差。” “嗯嗯,好的,舅舅。” “老爷,老奴领我外甥进来了。”老鲁在书房门口敲门。 “进来吧。” 吱呀——,门推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矮胖身材,圆面大耳,他正俯身在案几上,皱着眉写字。 黄子澄不经意的抬起头,扬尘立刻卖起乖来,“奴才扬尘叩见老爷,老爷万福金安,老爷公务繁忙,不妨让奴才来分忧帮忙吧。” 扬尘走上前,在案几前站定,案几上正堆着一尺厚的“奏折”。 是的,就是皇帝的“奏折”。 扬尘暗自讶异,建文皇帝的“奏折”是拿给黄子澄批的?他有这么大权力? “哎哟喂!” “老鲁啊老鲁,你不仅是烧的一手好菜,你这个小外甥也长得这么俊俏。” 黄子澄本来皱着的眉头,在见到扬尘面如皎月,眸若星辰的俊朗小脸的那一刻,舒展开来。 “来来来,你叫什么来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