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48.您还会捡起这块馅饼吗? (第1/5页)
夏沫说完话,两个人就开始寻找起来。 这些旧书的保存可以说十分不完善,再加上被雨水泡过,大部分都成了纸糊,一掀开书堆就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万柔柔皱起眉头,嫌弃的用两根指头捏起一本,看看封面然后丢到一边。 “这么找,我们要找到什么时候去?”她忍不住抱怨一句。 实际上,当初为了找出那一本关键的日记,夏沫也花费了不少功夫。 “这一堆几乎都是课本,要不然你看看最里边那堆,日记本的封面肯定和课本差距不小。”他有意无意的暗示着。 万柔柔没什么头绪,也只能根据夏沫的提示去做。 她小心的从几堆旧书中间挪脚走进去,半人高的书堆,蹭脏了裙子的一角,让她眉头皱的更紧。 夏沫跟着走过去,看着万柔柔掀开几本书以后,突然叫一声:“等一下,就是这本!” 万柔柔迟疑的看了一眼刚展露出来的,一本被虫蛀出不少小洞,上边还尽是霉斑的厚本子,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你确定?” “那个年代的笔记本都喜欢在上边画些贴画,你仔细看,上边是不是有个蝴蝶?”夏沫笑着解释道。 “还真是……不过,就剩半边翅膀你都能看出来?”万柔柔惊奇的问道。 “眼睛好而已,快打开看看是不是日记。”夏沫随意的解释了一句。 在夏沫的催促下,万柔柔将信将疑捏起来,用指甲挑开封面,眼睛盯着扉页仔细看了好久,随后露出犹豫不定的神色。 “运气不错,倒是个日记本,可惜看不清名字。” 听到她的话,夏沫挑了挑眉头。 这一句运气的背后,可是他整整三个循环付出的努力。 好在东西是找到了。 “快拿过来看看。” 夏沫从万柔柔手里接过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几行小字,不过墨迹都已渲染,看不清楚。 幸好扉页下方有一处还没被斑驳波及,仔细辨认,还能看出日记本三个秀气的小字。 翻开日记挨着打量一遍,最后能看清楚的只有三页。 每页上都被写满小字,记录几天内容。 看起来,这无疑是个勤俭节约的人。 【1941年,9月18日,周四。】 【入学已二周,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不过今日所有一年级学员被文老师召集到体育馆,除去衣衫后测量体型并摄影。虽有羞涩,但那黑色的盒子“咔嚓”一声便录入了人像,实在是新奇又让人觉得有趣……】 夏沫念着上边的文字,万柔柔听完之后咂了咂嘴:“无法理解,居然真有这种事。” “那时候的人见到相机谁不新鲜。”夏沫回应一笑,念起第二篇日记。 【1941年,12月8日,周一。】 【今日地质课刚开个头,教室们就被几个穿着暗黄军装的小胡子撞开,命令我们所有人去礼堂集合,赛得利先生没有理会他们,给我们讲完最后一堂课,道了声保重,然后目送我们一个个离开。】 【赛得利先生是为数不多得我之敬重的先生,他是个好人,可晚些时候同学们都在传,先生已经走了……】 读到这里,万柔柔和夏沫对视一眼,都陷入到沉默中。 那一年国际动荡,珍珠港战役成为改变世界命运的一战。 而在此之下,无数普通人的命运也在被改写。 “战争或许能够带来和平,却绝对不是唯一的途径。” 夏沫感慨的说一句,接着念起下一篇来。 【1942年,10月1日,周四。】 【听林先生说,学校在蓉城复学了,今日就是开学典礼,兴许这是近日来最好的消息罢,听闻有几个男生已经决定南下,我亦心动,可母亲尚不同意……】 万柔柔有些困惑:“回到自己的学校不是理所应当吗,为什么会不允许?” “那时候几乎所有通道都被敌人封锁了,寻常人想要离开都要接受重重排查,尤其是南下的路更是封闭,或许这会儿就是打个车的事,那时候的人却要付出几个月的脚力。” 夏沫解释一句,继续往下。 【1944年,5月17日,周三。】 【素来喜好挑灯夜读的陈先生突然双目失明,虽然只上了寥寥几月的史学课,但先生的学问都令我们折服,的确称得上教授之教授的名号,因此我们都自发来医院为先生看护……】 万柔柔听着听着,突然像是想到什么。 “突然双目失明的教授……史学……这个陈先生难道是……” “教授之教授,历史上除了那位国学大师还能有谁当得起这个名号?” 夏沫肯定了她的猜想,让万柔柔忍不住激动起来。 “这感觉太奇妙了,没想到居然能看到这种历史上的大人物,真有一种面对面的感觉!” “脱去历史的外衣,其实国学大师也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一样要吃饭睡觉,你之所以激动,还是因为你在直面这段历史,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夏沫耸耸肩膀,接着继续看向日记。 除开这两页以外,剩下的页数几乎都模糊看不清,唯一能看清的那一页,已经跳到了日记末尾。 【1983年,5月16日,周一。】 【明日就是远渡重洋留学的日子,我还是有些忐忑,今日去和尚街看了挚友素梅,带了她最爱的酥油果子,她告诉我,她已铁了心这辈子留在蓉城,让我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可我总担心被人发现,心里一直跳个不停……】 关键点来了! 夏沫猛地一抬头,正好对上万柔柔的目光。 “没错,老太太当年曾经去过美利坚留学,那时候我爸都上初中了,我爷爷都想不通老太太为什么要去!” “一个留学,一个留在蓉城!”万柔柔目光有些激动,不由自主握紧手,“这就是老太太要找的那个同学!这本就是老太太的日记!” 而这也是日记本上最后一条记录,似乎是那年老太太特意回来一趟,把日记本留在了这里,或许是想将青春的回忆一起留在这里。 如今三十余年过去,这本日记再次将两个人生命运截然不同的人连接起来。 可惜她们再也不是那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而都成了银发斑白的老太太。 激动片刻后,万柔柔冷静下来,拿出手机搜索片刻,再次皱眉:“但是这个和尚街在哪儿?地图上都找不到。” 夏沫挑了挑眉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随着城市化建设,必定有不少老地名消失,不过这和尚街我有所耳闻。” “这你都知道?”万柔柔满脸难以置信。 “嗯,我在图书馆考证文献的时候,查到过一本关于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