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烙画(1) (第4/7页)
,使画面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度。所以,南阳烙画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 诚如我今天要说的这个很励志的事,她同样专注一件事,一做将近20年,这的确了不起。她从下岗职工到烙画艺术家,她用她的努力告诉我们追逐的意义和对现实的不妥协。 这个人就是杨金婷,1999年的冬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三合板。就是这样一块木板,让她从此与烙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谁说,三十而立过后就无法自主创业,尤其是在那个90年代。但早过了而立之年的杨老师,立志在烙画上走出一条路来。 然而,事实证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了。杨金婷老师今天的成功绝非偶然,但也是必然。 其实我们都知道,掌握一门新技能都需要不断的付出才能了解的更多更深,烙画也不例外。为掌握各种烙画技能,杨金婷老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烙画创作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日日夜夜起早贪黑地刻苦学习、勤奋探索。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就这样,凭着对烙画的执着与热爱,2002年,杨金婷老师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批烙画,并应邀在第二十届洛阳牡丹花会上展出。这些烙画栩栩如生、风格独特,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喜爱。 到了2004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摸索,已经娴熟掌握各种烙画技巧的她,在自己创作的路上,创作出的烙画作品越发精致,细腻。在众多旅游景区和艺术大赛上屡获大奖,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受到艺术品收藏行业的重视,销量不断攀升,日益增长。 2005年,当嵩县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荣膺“中国最美的地方”的称号,家乡优美的景致,为杨老师的烙画创作找到了灵感,她先后创作出《日破云涛万里红》《天池风光》《张良隐居》等一大批反映嵩县秀美风光的烙画精品,这些烙画精准,细致表现出了家乡的美景,受到专家学者称赞,被称为嵩县烙画艺术家。 在杨金婷老师的家里,两间卧室都是她用于创作的地方。墙上挂的全是她的作品,每一幅都出神入化,极具传神。那些获奖证书、奖杯、字画以及笔墨纸砚都诠释着艺术家的浓郁氛围与气息。 看着她拿起火烧热烙铁创作的瞬间,发自内心的敬佩,每一幅作品背后都凝结着巨大的付出和心血,实属不易。如今的杨金婷老师已经是几家艺术培训学校的校长,我们也希望并祝愿她在今后多多培养出像自己一样的烙画艺术家,为烙画这门民间艺术添砖加瓦。 烙画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烙画这一民间艺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民间烙画也在不断发展,也不断涌现出烙画艺术家。很多的古镇偶尔也能看着烙画的身影。 烙画在古代被称为“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珍贵的民间艺术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就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史料记载,烙画最早出现在西汉,后来经过一系列战乱致使这样的民间艺术失传,清光绪年间得意复兴,逐渐形成了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 新中国成立后,烙画成为民间艺术的代表,受到国家的重视,发展迅速。近些年来,在众多烙画大师的共同努力下,烙画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走上了正轨。 目前洛阳烙画成就最高的工艺大师就是嵩县杨金婷老师,她的作品广受好评,已经成为了洛阳城的一张名片。 烙画,有点像版画,又比版画细腻传神;又有点像国画,又比国画淡雅古朴。它既有国画工笔般笔笔到位的精细,又有西画所具有的层次和观感。 当今烙画题材从传统的山水、楼阁、人物和花鸟等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内容,这无疑为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烙画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就像杨金婷老师的作品,每一幅都是那么动人,栩栩如生。看着那些贴近生活的画面,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思,瞬间被带入了画面中的场景。 民间烙画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其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烙画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交流传达和文脉传承,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够更好的、更全面的去传承和保护?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烙画也可作为旅游的一个产品,其能很好的反映出当地的人文风情的气息。随着旅行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希望能够把看到的景点、体验到的地方风情“带回家”。 因此,烙画即可以宣传当地旅游业又能给游客带来旅途的纪念。 杨金婷老师的艺术创作上,大胆巧妙地把现代绘画技巧溶入烙画之中,作品风格独特,高贵典雅,烙制的山水、鸟兽、人物、动物、花卉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我在想,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再过些年,这样的烙画艺术文化会不会消失? 也许,不光是我,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宣传和保护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东西,让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在杨老师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她对烙画艺术的这种挚爱,这种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也成就了她的艺术人生。从一名下岗职工成为一位烙画艺术家,杨金婷老师的经历给我们所有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从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没有什么不可能。 如果你喜欢旅游,那不妨在这个夏天走进嵩县,走进凉爽伏牛山去避暑,看日出,观云海,赏美景,读历史。然,这里不仅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历史,淳朴的民俗风情,以及中原的美食特色等等。当然,还有烙画艺术。 你可以带着家人、亲朋好友、以及孩子来一场游学之旅,在嵩县白云山、木札岭避暑的同时,可以体验一番烙画艺术的魅力与熏陶,如有幸将会得到杨金婷老师的亲自指导。 烙画艺术不仅能够锻炼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烙画艺术十分考验画画者的耐心和画技,从烙画中不仅学会了画画的技巧,更学会了仔细和专注。通过烙画的实践制作过程,增加孩子对烙画学习的乐趣、民间传统艺术的热情。 那么,不要犹豫,游学之爽尽在凉爽伏牛山。这个暑期,约起来.......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南阳,古称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远在五千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此创造了远古文明。此后成为夏人之腹地,商之南土,周之申吕之国。春秋设宛邑,宛已成冶铁中心、全国五大都会之一。秦置南阳郡。 因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成为洛阳陪都,史有“南都”“帝乡”之誉。历史上,南阳历为郡府治所,“南据荆襄,北屏汝洛”,“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从而为烙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