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梦_第九十五章 烙画(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烙画(2) (第4/7页)

伍老师看到我的毛笔功力,到家里对我父母说我是个天才、天生的画家,要我跟他学画画。就这样,我成了他的学生,每个周末跟他学画国画,也成为他最为得意的学生。也是读高中的时候,被书法家高晓岚老师收为关门弟子,学习书法。”

    说起烙画,李峰在1979年刚上高中的时候就买了一把大烙铁,偶尔尝试过烙画。上大学时,,他爱不释手,对烙画饶有兴趣。大学体育专业毕业后,李峰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先是在西湖农场子弟学校教体育,后又到汉寿二中教体育和美术。

    他说:“刚分配到西湖农场子弟学校,伍老师又来找我,在我这里一住就是半个月,不离不弃地教我画画。因为文章、字写得好,又借调到县委办工作一年,后又到企业工作一年,最后给了个东岳庙乡科技副乡长的职位,我报个到就辞职了。”

    这是1987年,二十几岁的李峰,铁饭碗不要了,沉迷于烙画,父母与他断交。他把仅有的一两千块钱的积蓄全部买了工具和材料,一心一意烙画。

    他说:“当时是长把的、木柄烙铁,烙得大汗淋漓,也没有烙出满意的作品,大约3个月的时间,失去信心,心里嘀咕着‘这么长的把,笨拙至极,怎么能绘出画来?!’休息5个月,又去学做生意。做生意期间,一次到湘潭的一家五金店发现了胶柄的烙铁,小巧灵活,买了2把,又借了几千块钱买材料,再次拿起‘火笔’,这一次有了绘画的感觉。父亲喜欢书法,字也写得好。我的第一幅烙画作品工笔画《松鹤图》,父亲也觉得不错,于是他想到了祖先的《烙画诀》。

    1989年,伯父到家看到我的烙画《松鹤图》,父亲对伯父说,我们祖先有个烙画口诀,你是老大,找找,看还在不在。伯父在一个小抽屉里找了《烙画诀》,像草纸一样的黄色纸张,已经破损,我细心整理现已存入电脑。我查过,我们家前大约9至11代,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木匠,在家具上烙花花草草名气也很大。”

    李峰的故事告诉我,他的烙画始于家传。

    李峰整理的《李氏烙花要诀》:“烙花艺已千年,手艺精天下传,学习之从其法,法之本材为先,白檀香为首选,烙铁头要齐全,铲舌标球面锥,烙有序近后远,深浅色多变化,快与慢是关键,变粗细掌控难,压和转当勤练,变方向一瞬间,静气行意在先,后风干低温压,沸桐油浇其面。”李峰边实践边积累,其作品也逐渐成熟。1995年,有人买走了2幅烙画,1幅卖了500元,李峰特别高兴,也看到了希望。

    1996年,李峰到了深圳,在商人邓铁成的支持下,烙画技艺更加娴熟,其作品也受到市场追捧,他说,最贵一幅卖到3000元。深圳、香港、东莞三地,5年时间,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时也感到身体不适,于是,他回到常德,带着近百万元的积蓄,在汉寿修房子,建画室,培养学生,门下六七十人跟他学习烙画技艺。李峰的烙画也备受关注。

    2006年开始,汉寿县委宣传部特别支持李峰的烙画文化,先后带着他参加多种艺术博览会:到长沙,参加湖南省首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首次获得金奖,李峰特别惊喜;到南昌,参加中国第四十三届工艺美术博览会,获得金奖;到大连,参加中国工艺美术暨家具博览会,《毛泽东画像》《清明上河图》双双获得金奖,李峰成为博览会上的明星;到深圳,参加文博会,获得金奖……

    李峰回忆起一幕一幕很是自豪:“大连是一座拥有3000多名烙画工作者的城市,当时,我的烙画是1号、2号展位,在展厅的入口位置,人一进来在我展位就不走了,广播里不时喊话,请大家进来;湖南省首届家具博览会,所有的领导都在我的展位;每次参展,当地媒体对我、对我的烙画作品均有报道。

    2015年,原文化部、省文化厅组织的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台湾台北市举行,我的烙画珍品亮相宝岛台湾,受到台湾同胞的追捧,台湾中国艺术协会原理事长、中华国际经贸文化协会理事长尚洁梅称,这些创意烙画情怀自然、奇妙大雅,让人亲近,是本届文博会的绝对亮点。会期5天他在烙画展位呆了3天。”

    30多年来,李峰专注于对烙画艺术的传承、研究与发展,以致于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湖南常德烙画派系,其烙画艺术的表现力,在人物肖像和猫科动物方面的技法,实现了飞跃式突破,为烙画艺术发展奠定了核心技法基础,烙出的老虎等猫科动物毛发自然逼真、风吹欲动、栩栩如生;烙绘的人物画素朴典雅、神形兼备、质感逼真、呼之欲出,得到了艺术界高度评价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定国老师观其《卧山虎》烙画后称道:“艺韵天成,中华一绝”;加拿大华裔美学博士、着名收藏家黄杰先生对其作品赞道:“鬼斧神工,大雅之物也”。

    毋庸置疑,李峰的烙画成于执着。

    30多年,李峰创新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烙画技法,在绘画领域强势脱颖而出,开宗立派,独树一帜。其作品自然古朴、素丽典雅,既具中国水墨画之气韵,又具不同于西方油画的独特写实表现力,还给人以浅浮雕的视觉冲击,得到了专家们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完成的《伟人毛泽东》《多难兴邦》《王者之风》等100多幅烙画珍品,有80幅作品被一些单位和个人收藏,他的作品和成就也相继被《人民美术》《中国工艺美术》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审美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烙画从业人员呈倍增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的几百从业者,发展到今天的几万人。自20世纪80年代后,烙画队伍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一些喜欢绘画的木工及业余美术爱好者,一些美术院校学生和教师也纷纷投身到烙画领域,其中部分天赋好、绘画水平高的酷爱烙画的人士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如醉如痴地进行着烙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已成为当今烙画艺术发展的领军人物。目前烙画艺术因其独有的表现力,不断被人们所认知和追捧,在收藏界出现了一批收藏烙画珍品的收藏家。

    李峰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烙画遇上了大众旅游、文化旅游、互联网 的好时代,他说,他没有理由不跟上时代的步伐,让烙画艺术融入大众旅游时代,走进百姓生活,同时得以传播、传承、兴旺发达。

    2017年,李峰来到常德。在李峰看来,常德是一座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烙画在常德大有可为。于是,经人引荐,烙画落户武陵区互联网产业园,做文化产业;入驻常德河街,在古玩城有了烙画展厅。2018年,常德河街旅游商品街开街,又有了烙画的门店。

    目前,李峰正在谋划烙画作为旅游商品怎么经营:开发适合大众需求的旅游商品装饰画;也正筹划在常德市征地60至90亩,建中国烙画第一村,作为烙画的研究中心、博物馆、培训中心、创作中心、销售中心,对接常德旅游,打造常德烙画旅游景点,创年产值5亿元的规模,借助东盟“一带一路”,让烙画走向世界。李峰说,研发团队、营销团队、创作团队已经具备,也已有投资商对接,正在谋划可研报告,也正在进行点对点的市场调研,争做常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力求做成一个常德文化旅游品牌,竖起一面旗帜,为常德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打造常德旅游文化名城做贡献。

    女儿李梓萱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学院,作为烙画的传承人,现正在湖南林科大攻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试图运用计算机技术,研究、发展烙画,走出一条互联网 烙画的发展之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