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表字和将来 (第1/2页)
梦坡斋内,贾琮按照贾政的要求,又把《卜算子·咏梅》和《梅》,工工整整的在纸上写了一遍。 原稿早已被贾政收起了起来,看着贾琮用新字体把一词一诗重新写了一遍,字迹几乎一模一样,贾政才彻底放下心来。 “好,好啊!”贾政似乎只会说这个字,一遍又一遍的夸道。 “老世翁,何不即刻将此一词一诗传颂出去?”詹光建议道。 “琮儿,你的意见呢?” “琮儿”和“琮哥儿”,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前者更像是父亲对儿子的称呼,看来贾政现在已经把贾琮当成自己儿子了。 “全凭老爷做主。”贾琮对贾政躬身一礼道,面色淡然,语气平静,并没有得了大志的猖狂,看得一众清客暗自咋舌,此子心性了不得啊! 贾政更是极为满意,又看了看旁边的贾宝玉,发现他的脸上并没有什么嫉妒之色,可见心性不坏,暗自点了点头,道:“宝玉,以后你要多和你三弟亲近亲近。” “是,父亲。”贾宝玉应了下来。 “老世翁,还有一事,此字体既然是世兄所创,合该有个名字,此事,还需老世翁和世兄及早定夺。”詹光又建议道。 “嗯,琮儿有什么意见?”贾政再次询问贾琮的意见。 贾琮想了想,道:“侄儿才疏学浅,见识不足,一时之间想不出,还请老爷帮侄儿定夺。” 贾政眼中的满意之色愈发浓重,他若是给这种新字体赐了名字,也是极大的一件殊荣,青史以后肯定也要记他一笔的。 众人闻言,纷纷看向贾政,他们心里早就想好了一些给新字体命名的想法,可这种事他们绝不能簪越,心里只把东家羡慕个半死,这可是青史留名的机会啊,他们这些读书人看重的不就是身后名吗? “琮儿可有表字?”贾政想了想,问道。 贾琮一愣,回道:“侄儿并无表字。” 表字,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行了冠礼之后,一般由授业恩师所赐,别人以后会以表字相称,以示亲近和尊敬。 《礼记·曲礼》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 二十指的是年纪,冠指的是冠礼,字指的是表字,意思是男子二十岁以后就可以行冠礼赐表字了。 各个朝代并不一定会遵守这个规定,很多男子不到十五就会“冠而字”,寻常的寒门士子打进学时就会给自己起个表字,用以激励自己进学,也方便同龄人之间的互相称呼。 贾琮今年九岁,还没到“冠而字”的年纪,不过现在正在进学,又传出了足矣青史留名的一词一诗和新字体,这时候起个表字,未尝不可,只是冠礼还需再等几年。 “依我看,还是给你起个表字吧!用表字给新字体命名,管必妥帖。”贾政想了想道。 “甚好甚好。”詹光等人开口附和道,心里又纷纷盘算给贾琮起一个什么样的表字最好。 贾琮道:“侄儿没有什么意见,不知老爷有何建议?” 贾政抚摸着胡须,又摇摇头道:“叔父说错了,这表字和冠礼不同,表字一般都是由你以后的授业恩师相赐,我不能代之,不妥,不妥。” 贾政脸上满是遗憾,他可以为贾琮行冠礼,可不能给他赐表字,他不是贾琮的恩师,虽然他极想收下这个诗才天授的文华种子做徒弟。 可他不能,一来他是贾琮的叔父,天下没有长辈收晚辈当徒弟的礼法,二来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资质不够,他虽饱读诗书,可身上只有童生的功名。 他知道,他这个侄儿的新字体和一词一诗很快就要风靡神京城,甚至大刘十八省,名气将冠绝天下,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大儒抢着要收做徒弟。 他若是现在不顾礼法,以童生身份收了贾琮为徒弟,怕是很快就要沦为大刘定鼎一百余年来,士林里最大的笑话。 所以,他不能这么做,现在最重要的是给贾琮找一位授业的老师,很显然,族学已经不适合他这个侄子了,还有和他一样童生功名的贾代儒。 贾政没有收过徒弟,只有几个门生。 亲自授业的叫徒弟,转向授业的叫门生,师徒更多的是依附关系,而门生高中举人进士后,对主考官亦称门生,有投靠援引之意,却非师徒之间的依附关系。 徒弟比门生更加亲近。 众清客也是一脸遗憾,可是他们都不够资格,大刘读书人十数万,举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一般来说,只有举人有资格收徒弟,亲传学问,可他们连秀才都不是。 “不如先以世兄之姓命名,等以后世兄恩师赐表字时,再以表字更改,管必妥帖。”一个清客建议道。 颜真卿,表字清臣,世人称其字体为“颜体”或“清臣体”。 “果然妥帖。”贾政赞了一声。 那清客一脸的得意,看的众清客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么简单的办法,怎么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