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传_第四十五章 盛会(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盛会(三) (第2/2页)

向那一纸拜帖,还没等他细看,就看见贾政一张老脸激动的通红,站起来就往外走,边走边高声道:“诸君,快,快,金竹先生来了,诸位快与我一起前去迎接!”语气激动。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贾政就出了梦坡斋,急急朝大门小跑而去,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起身,纷纷跟上。

    金竹公叫刘先,今年七十有余,是大刘科举出现的第一个三榜进士,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三榜进士。

    三榜进士,就是探花,大刘科举规定,考中丙榜为举人,再往上考中乙榜为进士,考中甲榜的就是探花。

    甲榜分三等,一等为状元,二等为榜眼,三等即是探花。

    三榜进士则意味着一个秀才一口气连过了丙榜,乙榜,三等甲榜,从一个秀才变成了探花。

    这种情况前面几个朝代不是没有过,不过极少,平均下来几百年才出一个。

    三榜进士虽是探花,排在状元和榜眼之后,却比前两者更难考,大刘正常的科举制度是一阶一阶往上考的。

    童生先考秀才,秀才考举人,举人考进士,进士上面还有甲榜,考生考完一阶往往都有继续学习几年,所以,如果一个人二十岁开始参加科举,即使每一阶都考过,中状元时也差不多有三十岁了,十年寒窗苦读说的就是这个。

    而刘先是个牛人,从秀才一口气连过三阶成了探花,也是大刘定鼎几十年来第一个三榜进士,年仅二十来岁,而上一个三榜进士还是前朝的,距离刘先足有三百多年,而当时刘先那一届科举的状元和榜眼两个人都快四十岁了。

    虽不是状元,却远超状元,盛名一时,被称为大刘定鼎几十年来最有天资的人,受天下读书人敬仰。

    后来,刘先在殿试中大放异彩,得了太上皇钦点做了兰台寺御史,后来业绩出色,再次被提拔为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在汉代,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并称“三公”,位高权重,当时刘先也不过三十来岁。

    御史大夫做了不到二十年,刘先就乞了骸骨,告老还乡,回到苏州老家静养去了。

    刘先为御史大夫的十几年间,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百官敬服,太上皇也是满口称赞,刘先离开京城的时候,太上皇在朱雀门口亲自相送,赐号“金竹公”,因为刘先字金竹。

    金竹公的“公”,是文人中的“爵位”,次于“子”,是对一个德高望重的文人最大的肯定,类似于荣国公的“公”,而“子”就相当于公爵上面的亲王。

    大刘读书人很多,真正被冠以“公”称号的也就刘先一人,先前也有一些前朝遗留下的公,不过后来相继离世。

    刘先在天下士林里的影响力难以想象,振臂一呼,一呼百万应,不过因为生性孤僻,这些年并没有收过一个弟子,天下很多的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拜刘先为师。

    可刘先刚回到苏州老家修养了没两个月,就坐着骑着一头毛驴,带着两个书僮离开了,这些年来一直神出鬼没,难寻其踪迹。

    而今天,刘先竟然给荣国府递了拜帖,这要是传出去,荣国府的大门绝对要被京城那些狂热的读书人踏破,很多人至此一生都没见过刘先。

    贾政的两条腿有些软,他激动的直哆嗦,甚至想大哭一场来表达心中无限的喜悦。

    早年间他有幸见过刘先一眼,就深深被刘先的才学折服,甚至生出愿在其身边做一书僮的愿望,可惜,刘先辞官离开京城后,就极少有人见到他了。

    也有无数的传言传闻刘先早死在了某个不知名之地,加上士林里已经好几年没有刘先的消息了,很多人不禁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没想到,没想到啊,刘先竟然给荣国府递了拜帖!

    赶上来的其他人,个个和贾政一样,大喜过望,激动的满脸通红。

    荣国府外。

    一个七十来岁的老者,一身麻衣,骑在一头毛驴上,身边跟在两个书僮,每人牵着一只毛驴,毛驴背上的木箱里,装满了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