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传_第五十二章 庶女和庶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庶女和庶子 (第2/2页)

,毫无担当,也不愿意再在姊妹们面前发火,那样就真的没人和他顽了。

    “谢谢宝二哥夸奖。”贾琮对贾宝玉并没有什么感觉,性格不合,没必要交好,保持表面上的兄友弟恭就好了,至于他赠晴雯给他的情,以后找个机会还了就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

    贾宝玉越过贾琮,看向一旁的湘云,讨好道:“知道云meimei喜欢静香楼的胭脂,这盒还是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从别处淘来的。”

    静香楼的胭脂举世闻名,风靡京城,不过因为产量极少,价格又太过昂贵,很多时候都是有价无市,买到一盒极不容易,很多都被宫里买去了。

    贾宝玉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木盒,顿时飘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满屋生香。

    迎春等人也看了过去,目光中多少有一点羡慕,贾宝玉和湘云亲厚,众人皆知,贾宝玉平时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好用的,第一个就会想到史湘云,而且贾母也极其喜欢她,似乎比对三春还好。

    湘云看着一脸讨好的贾宝玉,抓起桌上的诗稿,哼了一声,出去了,贾宝玉见状连忙跟了上去。

    贾琮微微摇了摇头,心中叹息不已,到底还是十来岁的小孩子。

    这时,外面又跑进来一个七八岁的孩童,看见探春就叫道:“三jiejie,姨娘叫你回去呢!”

    探春皱了皱秀眉,嗔道:“没眼力见的,还不过来见过你三哥哥。”

    不用说,这七八岁的孩童便是那个身份和贾琮一样,境遇却比他好太多的贾环了。

    贾环瞅着贾琮,一双眼滴溜溜的乱转,贾琮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锦袋,从里面取出一块小金锞子(ke,第四声,泛指小块的金银),递给了贾环。

    贾环见状,喜笑颜开的接过小金锞子,还上下掂了掂,才给贾琮行礼道:“见过三哥,谢三哥的赏。”

    探春见贾环这幅做派,差点气死,张口就骂,贾环也不在意,耷拉着脑袋不说话。

    原著里的贾环,顽劣不堪,猫憎狗厌,没几个人拿正眼瞧他,可如今看来,还是太小了,童心未泯,加上那样的生长环境,心性歪了一些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好在年纪尚幼,还有改变的余地。

    探春骂了几句就骂不下去了,看着始终耷拉着脑袋都贾环,气道:“姨娘可说了什么事?”

    古代的大户人家,庶出儿女须称嫡母为母亲,称生母为姨娘,即使以后为官做宰,诰命也是落到嫡母的头上,和生母无关。

    因为上面有个贾宝玉,贾环在贾府里的日子并不好过,王夫人一直压着,隔三差五找个机会拿捏一番。

    贾政又疏于管教,一个贾宝玉就足够让他头疼了,哪还顾得上贾环,再说贾环又不像贾兰那些一心进学。

    贾母也不喜欢,其他姊妹也没人和他玩,除了赵姨娘和探春,几乎再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

    不过作为荣国府实际当家人贾政的庶子(当家人是指男主人,不是指贾母那样的妇人,在外面还是爷们说了算),自小到不像贾琮那般,是一路被打大的,每个月二两银子的月例照发,身边也有几个丫鬟和小厮伺候着,偶尔还能在贾母那讨点赏。

    赵姨娘那个人,似乎比邢夫人还要不堪,一身的小家子气,极其贪财,连探春每个月二两银子的月份都要撒泼给要了去,悉心教育出来的贾环可想而知。

    “也没说什么,只是问你的月份什么时候下来。”贾环吸了吸鼻子道。

    探春转过头,眼泪掉下了下来。

    探春今年九岁多了,因自幼长在贾母身边,懂事极早,以聪明干练在三春中脱颖而出,挺受贾母待见,早就对贾府内部种种矛盾争斗知之甚深,她自命“才自精明志自高”,绝不甘心像母亲和弟弟一样在底层挣扎,她不仅清楚地认识到嫡庶有别这一点,而且力图改变这种境况。

    她竭力回避不得势的亲生母亲,努力亲近贾府嫡系的王氏姑侄(王夫人和王熙凤)和宝玉,王夫人虽然表面上对她始终是淡淡的,心里还是很喜欢的,连王熙凤都会给她三分面子。

    很难想象一个不到十岁的小丫头会有这么多心思,人往高处走,也不能说她有错,她只是想活的更好,加上她的出身和生活环境,有些“心机”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迎春生性有些木讷,不喜与人争夺,生母早丧,贾赦又不怎么管她,日子倒也平稳。

    小惜春是宁国府的人,只是“寄养”在荣国府,因为关系特殊,年纪又尚幼,也没有什么人关注她。

    探春不一样,出身尴尬,处境微妙,加上争强好胜的性子,一心要做“乌鸦窝里的凤凰”。

    “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打发贾环离开,探春迎着众人关心的目光,强笑道:“无事。”又转头对身后的一个丫鬟吩咐道:“侍书,你回去把抽屉里的那些银子给姨娘送过去。”

    叫侍书的丫鬟点了点头,出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