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74章 原因 (第1/2页)
夜色朦胧,虫鸣声渐渐密集。 沈安和苏轼缓缓往外围走去,耳边传来舍慧懊恼的喊声。 “是谁缝的?漏线了,谁干的?出来,贫道要弄死他!” 一道缝隙差点弄死了苏轼,沈安心中有火,但此刻却格外的宁静。 他在想着苏轼的问题。 你一心北伐,一心想革新大宋…… 你在拼命,你在奋不顾身,可……为了什么? 沈安不知道。 苏轼看着他,问道:“你为了什么?无数高官权贵都没管这事,大宋还能再活几百年,辽国怕了,西夏怯了,交趾怕了……可你还在拼命。” 沈安微微抬头看着夜空,有些茫然。 我是为了什么? “……你看看,韩琦他们都在偷懒,他们觉着够了,觉着大宋已经摆脱了危机……” 是啊! 交趾怕了,西夏也暂时收手了,耶律洪基吐血了…… 农户增收,财政纾解……这个大宋渐渐的有钱了。 满足了吗? 沈安不知道。 “成了!下次把布囊缝制的紧密些,保证能一直飞到皇城里去!” “观主,这东西……犯忌讳啊!要是皇城里看到咱们这东西,怕是会杀人。” “皇城上有床弩呢!一发……” “……” “怕什么?这是好东西,有了这个东西,以后大宋就能……登高望远知道吗?在高处就能发现别人,若是用于沙场,裨益不小。” “大宋不怕外敌吧?” “你怎么知道不怕?几次胜利都不是大战,某听人说……若是倾国之战,火药和火油的作用并不会太大……神威弩也不能决胜,要的还是敢战之志。” “大宋的军士……难说啊!” “不过却不怕,至少不怕了。” “对,以前怕得要死,现在不怕了。” “……” 沈安上马,对苏轼说道:“某先回去,回头咱们再聚。” 今夜的城门留了缝隙,几个内侍在等待着,见沈安来了,就问道:“沈县公,如何?” 沈安笑道:“让官家放心。” 有人转身奔向皇城,有人在谄笑吹捧。 “官家这般晚了还在关注这边,可见对沈县公的重视,让我辈羡煞啊!” “……” 夜晚的汴梁城格外的繁华,叫卖声不绝于耳。 沈安一路缓缓而行,快到家时,觉得肚子有些饿了。 右边有三家道观和寺庙,道观和寺庙同处一处,倒也和谐。 昏暗的油灯,简单的小摊,热气蒸腾…… 摆摊的老人抬头冲着沈安笑了笑,那黄黑的牙齿看着很恶心。 “客人,上好的羊rou熬煮的汤,上好的陈醋……沈县公说汤饼要有三样好东西,上好的汤,上好的陈醋,上好的辣酱……某这里都有呢……” 昏暗的灯光下,沈安下马,说道:“来……” 他回身看看闻小种,“来两碗。” “一碗。”闻小种拒绝了,但想到拒绝的有些生硬,就解释道:“郎君,晚上吃宵夜,第二天练刀会很辛苦,容易累。” “不是容易胖吗?”沈安现在很得意,因为年轻的缘故,吃多少都不会胖。 这是多么舒坦的年纪啊! “好。”老人看了一眼闻小种,有些遗憾的嘀咕道:“这个能吃两碗呢!” “阿香……阿香,煮汤饼了!” 案板边上有东西动了一下,沈安才发现那里趴着一个老妇。 老妇在打盹,抬头茫然看了一眼沈安,嘟囔道:“正想老大呢……老大若是活着,咱们也该有孙儿了。” 这个…… 沈安很尴尬,老汉也觉得不对劲,就喝道:“哪有那么多像的,这是贵人呢!” 沈安哪怕穿着简单,可那布料却不简单,老汉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份眼力真是不错。 煮汤饼要火大,老人蹲在边上弄了弄火,老妇下汤饼,然后热气腾腾的一大碗端了过来。 闲着无事,老妇又趴着打盹,老汉坐在边上发呆。 很安静,只有沈安吸溜汤饼的声音,显得格外的响亮。 很难为情啊! 沈安抬头,正好老妇抬头,目光温柔的看着他。 “真是像呢。” 她的声音温柔,就像是母亲。 “不像!”老人在边上突然发脾气说道:“你睡你的,再嘀咕,明日就别出来了。” 老妇低头,沈安看了心中不忍,就笑道:“看就看了,某无事。那个……老人家,听您的口音是北边的,怎么来了汴梁?” 老人叹息一声,说道:“某那大儿子……当年某是种地的,在北边种地。” 北边,那就是在辽人的眼皮子底下种地,也就是所谓的以水代兵,用水田来抵御辽人可能的入侵。 老人缓缓说道:“辽人狠着呢,咱们种地,他们就来杀人……” “打草谷……就是杀人呢。”老人的眼中有东西在闪烁着,亮晶晶的。 “上面说种地能抵御辽人,那咱们就种吧,可辽人却不甘心,他们就越境来杀人,说是打草谷,嘿!” 老人抹了一把眼睛,笑道:“其实就是来杀人呢,朝中指望着咱们种地能挡住辽人……” 沈安吃了一口汤饼,却感受不到任何味道。 他想起了大宋的各种荒谬。 在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