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91章 人性本恶 (第2/2页)
从很久以前沈安就知道赵顼喜欢的是法家,而不是儒家。 对于一个执意革新的皇子来说,法家就是自己最重要的武器。 而这个武器在本朝士大夫的眼中就是大逆不道。 沈安看了几眼,然后问孙永,“有不妥吗?” 作为侍读,孙永有纠正教导赵顼的责任,刚才他本想顺势敲打赵顼,可却被沈安打断了。 “非常不妥。”孙永不悦的道:“韩非之说乃旁门左道,皇子如何能学?帝王在德不在法!” 这个就是最大的争议。 这些家伙们认为大宋帝王该以德行为准绳,这样天下自然大治。这一点最典型的就是仁宗赵祯。 赵祯仁慈,德行自然没说的,所以仁君的呼声响彻云端。 而赵曙刻薄,估摸着以后驾崩了得不到好的谥号。 赵顼呢? 孙永等人觉得赵曙没指望了,就盯住了未来的帝王赵顼。 在教授经史子集之余,他们最爱给赵顼灌输德行至上的观点,若非是沈安给赵顼灌输了无数‘歪门邪说’,赵顼怕是就要中招了。 “在德不在法?” 沈安笑了笑,“不务德而务法,如何?” 这是韩非的话,他认为君王治理天下应当以法为先,在这里道德是靠不住的。 这种理论和当今士大夫们信奉的理论背道而驰,也无怪他们会喷。 孙永面色潮红,“此言大谬也!” “如何大谬?”沈安笑吟吟的道:“道德德行能治理天下?来,孙侍读给沈某来说说,这话要怎么圆回去?” 道德德行能治理天下吗? 毛线! 但凡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场面话。 场面话看破不说破,这是规矩。可沈安一巴掌就把规矩给扇没了,还请孙永来回答他的这个问题。 怎么回答? 孙永淡淡的道:“君王不修德行,而以法为要务……” “不妥吗?”沈安笑着问道。 “不妥。”孙永摇头。 “为何不妥?” “这个……” 孙永有些语塞,若是换了旁人,他会大声呵斥,让这人滚蛋。 可这是沈安,沈安当年影响赵顼的时候,还没孙永他们什么事呢。 这位才是皇子最早的老师。 孙永面色涨红,沈安却不肯各退一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你们怕的是这个吧?” 韩非指出,天下权柄当执掌于君王之手,而大宋却不然,士大夫欢呼着,高喊着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后续赵顼登基改革,遇到的阻力超乎想象,就是对韩非这番话的最佳注释。 并且韩非还提出了一点:诸侯当削!在当今之大宋,诸侯就是那些抱团的权贵和官员,当打散他们…… 他提出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央集权,但对于大宋的士大夫们来说,这个很要命啊! ——君王没权利,连屁都不如! 孙永面色冷淡,“此言大谬。” 他觉得沈安的话太尖刻了些,传出去自然会有人收拾他。 但自己得反击一下啊!不然大家会认为某是个无用的。 孙永想到这里,就厉声说道:“夫以妻之近及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如何说?” 这是韩非的话,意思是:你做了君王,就不能信任任何人。 这话对于大宋士大夫来说简直就是毒液。 所以孙永才敢斥责赵顼,而赵顼不敢反击。 他一旦反击,孙永就敢去请见赵曙和曹太后,把事情闹大。 ——看看呐,大王喜欢韩非喷吐出来的毒液。 是的,对于士大夫们和宫中除去帝王之外的贵人们来说,韩非的学说就是毒液。 “可信吗?”沈安笑了笑。 孙永也在笑,“不可信吗?” 臣子不可信? 他看了赵顼一眼,官家难道不能信任大王吗? 还有皇后和太后,官家都不该信任他们吗? 你沈安有本事就点头,然后某看你怎么死。 这是韩非的理论。 为啥? 因为帝王你高高在上,拥有无上权利。臣子们因为权利向你效忠,你的嫔妃们因为权利向你低头,心甘情愿的自己脱掉衣服……你的儿子为了未来的权利向你低头…… 这个天下都在向你低头,而这些效忠只是因为你的高高在上,并非是你的德行感召。 这便是最大的矛盾所在。 而其中的精髓……沈安觉得就是四个字:人性本恶。 这是大宋士大夫们所不能接受的。 他们和君王共享天下,这在汉唐时不可想象。权利的甘美,利益的肥美……这些让他们割舍不下。 谁要是想用韩非的那一套学说来蛊惑君王,那就是他们的大敌。 当然,沈安本就是他们的大敌,债多不愁,沈安想来是不怕的。 可皇后呢?太后呢? 你但凡赞同这个理论,就是离间皇室,皇后和太后能撕碎了你。 他笑吟吟的看着沈安,期待他改口的那一刻。 他甚至都想好了用什么刻薄的话去讥讽他,让他无地自容。 可沈安却点头道:“没错。” 瞬间孙永的笑意就忍不住了,他只得低下头,但心中的狂喜让他不禁眉眼放松。 沈安,看你这次怎么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