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1章 澶渊之盟,废止 (第1/2页)
曾公亮给韩琦的感觉就是个官迷,一心想挤掉自己做首相的蠢货。 可他从未见过做墙头草的曾公亮,所以一时间就怒了。 曾公亮回班,站在韩琦的身后,低声道:“此事更多的是父子君臣,我等不好插手。” 韩琦心中一凛,才想到了赵顼几次三番的建言取消岁币,可赵曙几次三番的拒绝…… 事情演变到了今日,这就不只是事情本身了,更多的是这对父子的较量。 赵曙比先帝要严苛许多,有时候近乎于刻薄。 赵顼年轻激进,在诸多事务上能看出急切的心态来。 急切的皇子,刻薄的帝王…… 今日怕是要出事啊! 群臣低头,司马光摇头低叹,想着官家会不会因此大怒,然后换个皇子。 他看看左右,看不出究竟有多少人在幸灾乐祸,但想来不会少。 赵曙是支持革新的,但动作还算是克制。若是等到了赵顼上台,大宋怕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自然是保守派们所不愿意见到的,所以,让皇子去倒霉吧。 赵曙坐在上面微微眯眼,心中闪过许多事。 这是他的第一个儿子,当年刚出生时,他近乎于狂喜,看着这个孩子,觉得生命很神奇。 渐渐的他觉得儿女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有他们在,自己方能不惧死亡。 孩子渐渐大了,变得叛逆了,大人的话不听,偏生有他的翁翁在撑腰,所以赵曙也奈何不得。 可现在呢? 现在赵允让在宫外鞭长莫及,他不但是父亲,更是帝王,予取予求…… 他的眼中多了些厉色,准备教训一下这个倔强的儿子。 可看着儿子那张脸,他突然又下不去手。 众目睽睽之下,他只能冷着脸道:“所谓民意,不过是你等编造的吧。” “不,句句是实。”赵顼觉得希望来了,“若是有假……” “陛下,皇城外来了不少人……” 外面来了个内侍,看着有些慌。 “是何事?”赵曙有些恼怒,觉得不该用这等事来打扰自己。 内侍说道:“有一千余人呢,都说什么……” 他看了赵顼一眼,“说是取消岁币……兵发燕云……” 赵曙一下就有些傻眼了。 他刚想用民意为假把这事儿盖下去,可马上外面就来了一群人在呼喊取消岁币,这老脸有些发烫啊! 不过旋即他就冷笑了起来。 事情哪有那么巧的,这里才将讨论废除岁币之事,外面就来了百姓请愿,这事儿若不是有人刻意为之,他连这个皇帝都不做了。 可他能怎么办? 说他们是假的? 一千余人啊! 沈安! 是了,只有那小子才能弄出那么多人来。 “陛下,外面人越发的多了,如今有三千余人。” 赵曙的冷笑凝固了,他有些迟疑。 “去看看。” 君臣一起到了皇城大门处,那里已经被军士堵满了。 “到上面去。” 赵曙当先上了城头,就看到御街上乌压压的一群人, “陛下,最少五千。” “人越来越多了。” “取消岁币,兵发燕云!” “取消岁币,兵发燕云!” 赵曙看到了狂热。 无数张脸上都写满了狂热,他们在振臂高呼。 “取消岁币,兵发燕云!” 这些百姓很有分寸,最前面的距离皇城足足有三十余步,谁也无法指责他们 “声势骇人呐!” 韩琦说道:“陛下,这便是民心啊!” 关键时刻,韩琦果断的站队了。 老夫支持大王,支持取消岁币。 他看向了曾公亮,眼中带着威胁之色。 你若是不支持,回头老夫联手包拯他们把你弄下去。 曾公亮看了一眼包拯,老包云淡风轻的看着下面,眼中好像有些怒色。 他看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别人认不得,他却认出了那条围巾。 那是果果做的,针线普通,可却是一番心意。第一条就送给了包拯,第二条给了哥哥,天下这么两条,当时包拯心中感动,很是赞了一番果果的孝心。 这条围巾…… 一般人不大用这个东西,老包摸摸怀里的那条围巾,心中发狠,觉得那个小子真的该被狠狠地收拾一顿了。 而曾公亮看到他脸上的怒色,以为这是对自己不满,心中一个激灵,赶紧表态道:“陛下,臣觉着……那些钱哪怕是给了灾民也好啊!” 韩琦要是和老包联手,老夫危矣!还是从了吧。 曾公亮觉得自己的决断很及时,包拯却诧异的看了他一眼,然后说道:“陛下,臣觉着民心如此,让臣想到了唐太宗的那番话……” 君臣满头黑线。 老包……你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行不行? 唐太宗说了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这话用在此刻,你是想说官家是昏君吗? 曾公亮觉得老包真猛,果然是真勇士。 可他们不知道包拯担心事情再有反复的话,沈安那小子定然还会上蹿下跳的奔忙。那小子的胆子贼大,若是犯下大错的话,悔之晚矣。 欧阳修犹豫了一下,“陛下,臣附议。” 三个宰辅赞同,他但凡敢反对,那就是公敌。 赵曙心中一动,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