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四十三章 马宣良的心思 (第2/2页)
在芙蓉园里面了。 李世民担心他的安全,说道:“这一阵子你就先住在我这里吧。”宫中规定,成年皇子不得在宫中留宿,李世民对李泰的爱惜,实在是无以复加了。 李泰大喜,他能够留在李世民的身边,安全不成个问题,关键的是他能够随时见到李世民,不仅能够增加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能够防止李承乾和李佑他们在李世民面前说自己的坏话。 李泰急忙说道:“谢谢父皇的恩典,儿臣正好想在您和母后的身边尽孝。” 长孙皇后深感担忧,她清楚李泰的为人,他一定会在李世民的面前不断地挑拨,这样一来,包括她在内,再想劝说李世民就更难了。可是她现在不能反对,那样做只能激起李世民的逆反心理,她只好表示赞成。 两仪殿,书房。 李世民不断地找大臣们谈话,很快三省六部、九寺庙、二级部的主要首脑、军方将领大部分都跟他了面,这些人都当面向他表示了效忠。 可是这些人里面没有阴弘治、高静明、萧乾、李靖、魏征和皇甫睿等跟李承乾和李佑走得近的大臣。 长安城笼罩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氛。 房玄龄被李世民叫去训斥了一顿,让他当场表态向李世民效忠,房玄龄对李世民一贯的忠心,他也当场向李世民发誓继续拥戴李世民。 房玄龄的政治敏感度在大唐是数一数二的,他感觉气氛不对,恐怕会有大事要发生了。他考虑再三,决定派人去通知了李佑。 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那些经过他谈话的人,大部分都暗中通知了李佑,这些人包括了尉迟恭,也包括了表面上跟李靖不和的李绩和侯君集。 马宣良不是吃干饭的,大臣们的举动瞒不过他的眼睛,他搜集了情况后感到十分不安——他发现朝中几乎所有的文武重臣都跟李佑有来往。 不过,他也没有马上禀报李世民,他拿不准自己该不该向李世民禀报,这件事情太大了,搞不好会酿成滔天大祸的。 这天晚上,马宣良正在家中休息,周攀来了,他直接了当地问道:“关于西北王殿下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向陛下禀报?” …… 掖庭,天牢。 刑讯室里弥漫着复杂难闻的气味儿,墙壁上、地上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刑具,刑具上都沾染着已经变黑发臭的斑斑血迹,还有一架火盆,里面燃烧着通红的木炭,上面还插着被烧得通红的烙铁。 屋子里面温度较高,几名大汉热的各个坦胸露腹。 《大唐日报》总编撰许攸被捆在木桩上,许敬宗说道:“许攸,咱们曾经是同窗好友,也一齐共过事,我不想为难你,你也别让我难做。 刘会已经招供了,不准刊登李郡公的文章,是你交代给他的,他说是你说的,是太子殿下交代给你的。你只要把事情的经过如实招来,这件事情就跟你没有关系了。” 许攸说道:“刘会那是胡说,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你叫他来,我要跟他对质。” 许敬宗一挥手,两名大汉走了出去,不一会儿,他们拖着一个人走了进来。 许攸看到眼前的这个人,一时认不出来,因为他浑身是血,已经不成样子了。 许敬宗抓起他的头发,说道:“刘会,你说,是不是许攸交代你的?” 刘会已经半死不活了,他勉强睁开眼睛,望了一眼许攸,艰难地点了点头,说道:“是。” 随即,他的头耷拉了下去,两名大汉把他拖了出去。 许攸只是一个普通的文人,看到刘会的样子,已经把他吓坏了。可是,他也不敢随便说是太子殿下指使的,得罪了太子殿下,那也是死路一条。 他说道:“许大人,真的不是太子殿下指使的,根本就没有那回事儿,你们这是屈打成招啊。” 许敬宗狞笑道:“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可就怪不得我了。” 说着,他从炭火中拿出了烧红的烙铁,朝着许攸身上烙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