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7章 关锦璘百商老泰山(2) (第1/2页)
关锦璘见容诗棉的大弟弟容诗骉、二弟弟容诗垚一前一后跑进门来,便就恭敬地从沙发上站起身子问了一声:“诗骉、诗垚你们好” 容诗骉和容诗垚一个是钢铁厂的厂长,一个是造纸厂的厂长。【】:efefd 两人一个时辰前才拿到大后方大都督公告,确切地说,容诗垚比容诗骉先拿到。 先拿到大后方总都督公告的容诗垚,十分认真地将上面的内容看了几遍,心中便就琢磨起来:“公告后面的署名是关锦璘关锦璘不是鄙人的二姐夫吗此关锦璘是不是彼关锦璘” 容诗垚心中说着便就抓起电话向大哥容诗骉通报情况。 容诗骉听二弟这么来问,便就呵呵笑道:“二弟呀,大哥也刚刚拿到公告;是经济部派专人从南京送来的大哥和你一样在琢磨这个关锦璘,要真是我们的二姐丈那就阿弥陀佛啦嗨二弟,” 容诗骉在电话那头说着:“刚才虹桥机场已经发生冲突,我们的保安将一个寻衅闹事的日本军官击毙,双方现在是剑拔弩张;我看这次开打不可避免,我们还是造作准备吧布告上的大后方总都督要是二姐夫,那我们就得响应他这样吧,” 容诗骉振振有词道:“二弟你在造纸厂那边等着,大哥的车马上过来;我们一同回家看看,要是二姐夫的话他一定会到渔阳里的家中去” 就这样,容诗骉和容诗垚一道回到家中,两人一进门,见关锦璘从沙发上站起来向他们打招呼;便就激动不已地扑上前去和姐夫拥抱。 先是容诗垚和关锦璘拥抱一阵,紧接着才是容诗骉。 容诗骉和关锦璘拥抱完毕,便就迫不及待地问:“二姐夫,您果然就是大后方中将总都督啊” 关锦璘见容诗骉这么来问却没吭声,把目光向旁边扫了一扫,指指老泰山容天尊;意思是老泰山在场,先等他开口,我们再来讲话。 关锦璘这么做是在遵循容家的家训,关锦璘在和容诗棉确定了恋爱关系后,容诗棉便将容诗家训逐条逐句讲述给他,关锦璘牢牢记在心中;这时候依照家训行事老人在少多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原来这容氏家族有12则: 1、国事当先2、赋税当纳 3、礼节当知4、职业当勤 5、节俭当崇6、争讼当息 7、祖先当祭8、宗亲当睦 9、长辈当尊10、父母当孝 11、兄弟当和12、蒙养当悦 12则家训中长辈当尊一则尤为重要,老泰山容天尊当面坐着什么话语也不讲,关锦璘自然要等候他先发音。 容天尊在关锦璘到来后只简单问了几句话便在思考关锦璘说的那句话:“天宝市是关子的家乡,也是国民政府确定的大后方之一;容容提前赶到那里做准备工作,后面我们全家都要赶往天宝去” 关锦璘似乎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可是容天尊却认为用意深长,这是关锦璘在动员他乡大后方迁移企业的开场白嘛 上海是容氏家族的发祥地,是容氏企业兴盛的龙脉之处;容氏企业要是迁移大后方还能不能发展,能不能壮大;抑或是关门倒闭收不付出,这些都是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容氏几代人在上海打拼上百年,一下子要离开风水宝地,离开龙脉;这不是要容天尊的命吗 容天尊翻江倒海地寻思着,禁不住在心中怨恨起关锦璘来了:“你这个不肖子孙要动员老夫将上海的企业迁移大后方,真是吃了灯草说得轻巧搬迁有那么容易吗那么大的钢铁厂、面粉厂、造纸厂、纺纱厂,说搬迁就能搬迁走吗 容天尊实真实怒地思一阵,便就嘘叹一声打算不涉及企业搬迁的问题,而想问问关锦璘和女儿容诗棉这一个多月来是如何生活的毕竟思念女儿使他这些天来急火攻心日夜难眠;现在女婿来到家中报了平安,就说明二闺女是安康的;容天尊将思念女儿的心事先搁一边不提,得问问关锦璘真的就是国民政府大后方的中将总都督。 容天尊心中想着,便就向小五子容诗赑看去,见容诗赑喜笑颜开地站立地上洋洋得意,心中便就说道:“小五子这家伙脑瓜子机灵,一定早就知道他二姐夫的真实情况,从他的神态上判断,关锦璘是国民政府大后方中将总都督已经无疑;而小四子、小三子回来说的话,更就坐实关锦璘是做高官了” 容天尊在心中嘀咕着还是不敢相信,因为此前二女婿充其量只是国民政府经济部棉业处的一个主任;可是现在突然成了中将总都督,这是怎么回事呀 容天尊心中想过,便从沙发上抬起身子站立屋地上,把眼睛看着一屋子人;只见除过自己的儿女们还有几个陌生人,便就感到自己失礼了。 容天尊急忙向前一步朝里屋那边喊了一声:“梅姨,快过来招待客人;怎么能把几位客人慢待呀” 容天尊说着,便就不无抱怨地看向关锦璘道:“关子你也真是的,老朽刚才只顾想自己的事情,倒把和你一同来的几个客人慢待了,你也不介绍介绍” 关锦璘见容天尊这么来说,慌忙站起身来自怨自艾道:“对不起爸爸是关子失礼啦” 说着,便把手指指阿什莉说:“这位是美国姑娘阿什莉,她是联合通讯社的记者;背上背的这个家伙是电子打字机,电子打字机是阿什莉的武器,一刻也不离她的身” 阿什莉听关锦璘介绍自己,便就按照关锦璘来上海火车上给他教的礼势,把双手握在一起按在左腹部点了点头。 这个礼势在唐宋时代叫道个万福,关锦璘寻思老泰山家是个讲礼势的大家族,决定让阿什莉道万福礼。 阿什莉道过万福站立一旁去了,关锦璘又介绍猴子和银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