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第1/1页)
    洪妙云有些不舍的将手中的小册子放下,转向翠雯道:“是哪家书坊出的书?”    “听说叫什么妙峰堂,倒是与小姐撞了一个字呢。”    翠雯喜声道。    “妙峰堂?怎么这名字如此陌生?”    平日里洪妙云也喜欢看一些闲书,却是不曾见过妙峰堂的印本。    “这家铺子是最近才在杭州开的,因为这本西游释厄传一下就火了。”    “原来如此,这便不奇怪了。”    洪妙云咬了咬嘴唇,轻声道:“你这几日多去这妙峰堂外转转,若是有更新了,便把新的章回买回来。”    ...    ...    西游释厄传的火爆程度远远超乎徐渭的想象。    一开始先是读书人追捧,之后城中富家公子、小姐也被其迷了心神。    短短几日的工夫,杭州城中便几乎无人不知这本奇书。    新的章回虽然已经送到,但仍然满足不了杭州百姓的诉求,徐渭只得承诺一收到此书作者华阳洞天主人的手稿便立即赶印,争取第一时间让大伙儿看到。    虽然每本册子赚的不多,但巨大的读者基数让妙峰堂在短短数日便赚的盆满钵满。    徐渭不由得感慨徐公子的眼光真是毒辣,竟然能慧眼识珠从万千闲书中挑中这本西游释厄传。    有这样一本奇书,便是躺着也能把钱赚了。    不过很快其他书坊中便出现了仿书。    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难度,无非买一册妙峰堂的印本,然后稍加编排重新印制便是。    虽然这对妙峰堂的销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却不伤筋动骨。    毕竟妙峰堂有第一手的书稿,只要作者一更新便可以立即印制出售。    杭州百姓们自然也知道这点,故而都守着妙峰堂等更,只要新的章回一出来就会被一抢而空。    而其他书坊只能等到妙峰堂赚够了才能分些残羹冷炙。    徐渭也明白做人不能太绝。    妙峰堂的突然出现瓜分了杭州既有市场,如果再不给其他书坊留些活路,让这些书坊联合起来抵制妙峰堂,那么便糟了。    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惜他终归是低估了人性之阴暗,一日夜里妙峰堂突然燃起大火,火势之大根本来不及扑灭。    一夜之间书坊被毁,加紧印出来的一批印本也都烧成了灰烬。    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出了这么大的事,徐渭自然是倍感自责的。    他的第一想法是报官,但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先把消息告诉徐公子。    毕竟书坊是徐家的产业,徐言有权利第一时间知道真相。    思定之后徐渭便立刻赶往孤山书院。    ...    ...    每日早起练习文章,听钱老先生讲解。之后小憩一会接着写文章,如此往复。    这便是徐言在孤山书院每日生活的真实写照。    枯燥是确实枯燥了一些,但却很充实。    这日徐言照例在练习一篇四书题,却听到屋外有人在唤他的名字。    起身推门而出,只见徐渭一脸焦急的望着他。    “文长兄,你怎么来了?”    徐言有些疑惑道。    “唉,说来话长。徐某有负公子所托啊!”    徐渭十分自责的摇了摇头。    徐言赶忙把他让了进去,待徐渭坐定他才和声道:“文长兄莫急,慢慢说。”    徐渭这便将事情经过与徐言说了一遍,神情极为沮丧。    徐言冷笑一声道:“这是在给我徐家下马威啊。先是焚店,接下来是什么,杀人吗?”    威胁我?以为小爷是被吓大的吗?    徐言可不吃这一套。    徐渭犹豫了片刻道:“公子,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谁纵的火,便是报官怕是也不好追查。”    徐言沉声道:“纵火的肯定是同行,嫌疑最大的便是平日里生意最好的几家。这并不难查,文长兄不如私下先把这几家的底子摸一摸,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徐渭点了点头:“好,我这便差人去办。”    “还有待彻底查清之后再报官,不要去县衙,直接去杭州府衙。”    徐言深知省城地方官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不管是仁和县还是钱塘县,应该都不会想管这件事。    只有将事情捅到杭州府衙,才会引起官府的重视。    他从不是一个主动惹事的人,但也不怕事。    事情闹到现在这个田地,不存在什么善了的可能。    必须让纵火之人付出代价,不然都以为你人善可欺,妙峰堂以后在杭州便无法立足了。    ...    ...    西湖**塔右侧有一处景致极佳的园子,名为小蓬莱。其中古松奇石无数,环境极为清幽。    这园子最初为宋孝宗内侍甘升的别业,宋理宗也曾多次亲临此地避暑,植有一颗御爱松。    几百年间,小蓬莱几经易手,主人换了无数。    到了嘉靖朝,这园子被杭州有名的书商周有德买下。    周有德靠贩卖私盐发家,发迹之后便金盆洗手,转而去做别的行业。    十余年间他开过酒楼、茶肆、当铺,最终还是开起了书坊。    经过一段时间的用心打理,周家书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渐渐成为杭州城排名第一的书商。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周有德一边听戏班唱着李开先于嘉靖二十六年刚刚作出的新剧《宝剑记·夜奔》,一边用昆山腔哼唱着,心情却是好极了。    “老爷,事情都办妥了。”    不远处跪着一个家仆模样的男子,神态恭敬。    “没有留下痕迹吧。”    “老爷放心,绝不会有人看出端倪。”    周有德冷笑一声:“好,很好,非常好。”    别的地方不敢说,在这杭州城的地界里,只要他周有德跺一跺脚,整个杭州书坊业都得跟着颤三颤。    偏偏有些人不识时务,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挑衅周家霸主的地位。    周有德要是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以后书坊业还有谁会听周家的号令?    ...    ...    ps:这真是一波接着一波节奏啊,嘿嘿大家看的爽不爽?推荐票投起来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