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七零章 开示 (第1/2页)
开慧来找强霖,商量湘南几个妹子的安排。强霖先安排好训练。找到湘南的几个地方来的妹子,与开慧一起讨论。 湘南来的几个湘妹子,有曾昭学(曾志),毛达湘(毛泽建)陈芬夫妇,萧贵莲(伍若兰)。 湖南妹子还有,蹇先任姐妹(湘西人),胡筠(湘南的大姐大,军校生),曾宪植(她是长沙人,军校生),谢鸣岗(谢冰莹原名,湘西人,军校生),黄静汶(湘北人,军校生)。他们过来看看老乡。 黄埔六期这一批军校生湘妹子居多,当时要复试刷下去150湘女,结果弄成了一场反复试运动。这些女生逃家出来的,回去也不得好,要誓死进军校。后来一部分编成入伍生女兵才完事。 今天来的还有黄杰(湖北人)因为年龄小,也被强霖带来了。而夏明震也跟过来,是看曾昭学。 毛达湘受堂兄毛大人影响很深,而其夫陈芬则比较有逻辑,做事比较稳妥。但他柔弱一些,比较依赖毛达湘,这样夫妻感情很好。 毛达湘说:“开慧jiejie,不让我叫她嫂子了。我对哥哥还是很崇拜的,我也知道哥哥与现在红党政策有冲突,与嫂子有冲突。但我还是不明白,虽然我改回原来的名字,有些感觉到自己太冲动。但哥哥不会冲动。” 强霖说:“你在湘南做过什么革命活动,你说几个,我们分析一下看。” 毛达湘说:“我自己在学校驱逐过一个校长,那个人给我们找和尚讲佛经。但他克扣我们的伙食钱。” 强霖点头,让她接着说。毛达湘说:“我和陈芬,一起为湘南乡下的一个雇农打抱不平。那土豪把雇农逼死了,就因为租子叫不上;后来还威胁过一个胖地主婆,让她给我们游击队提供经费。我还组织妇女工作,帮助准备湘南暴动,不过暴动取消了。” 萧贵莲(伍若兰)也说:“毛达湘是湘潭嫁到我们县的,来了之后很勇敢,逐渐成了我们这里的农运骨干。” 曾昭学也说:“我在衡阳也知道毛达湘陈芬,大家都是搞农运的,她还是农运大王毛先生的meimei。” 强霖开始说话:“陈夫人,达湘同志,你已经感觉到可能有错误了。但还没有开始讨论和学习,所以不太明白伍豪与毛大哥,他们党内冲突在哪里,是么?” 大家都表示这个问题很重要。尤其是胡筠,她是最早农运时期的老党员,几次输送农军,几次暴动扑城,她都是骨干。 强霖没有理会他们,还是问毛达湘:“你做了很多好事,正在现在进入高峰的时候,被人家叫停了,你们都很不舒服。” 停了一下,让大家确认,强霖接着说:“你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么,或者说是什么指示么?对,你知道指示会更进一步的激烈行动,要杀敌人的头。那么你怎么不被你的敌人杀?” 强霖说:“我们分析过海丰、陆丰的情况,所以,大家还有印象。你们还要继续分析下去。” 强霖转移了话题:“你提到校长给你们请和尚讲佛经,他还贪污食堂;你反对了和尚,也赶走了校长。那么,你是反对佛经,还是反对校长;你知道这是两回事,但你一起反了。” 毛达湘说:“我现在想想,确实是反对和尚读经不管用,也反对校长的贪污。” 强霖说:“佛经肯定不会让人贪污,这你们都清楚,你们很多人都研究过佛经。校长贪污,却请了和尚讲解佛经。这本身就是冲突;但你没有分析,把他们都反了。” 毛达湘说:“佛经不管用,穷人还是受压迫;校长就是让我们接受他的贪污,和尚是帮凶。” 强霖回答说:“这是和尚说的,还是校长告诉你的。和尚说佛经不管用,他来做帮凶;校长说让你们接受他们的贪污,请和尚做帮凶?” 毛达湘怒道:“当然不是,是我自己分析的。” 强霖说:“不要发怒,要平静的讨论问题。人一发怒,就是心理的逻辑比较紧张了,也就是说心理中的逻辑说不过去了。别急。你说的话,和尚是帮凶,校长利用佛经让你们接受贪污,这种说法有问题。所以造成心理逻辑紧张。” 毛达湘说:“难道不是么?校长已经贪污了,还找和尚来,和尚就不是好和尚。” 强霖说:“所以,佛经就不是好佛经。这就是你的逻辑,对么?" 毛达湘自然知道佛经还是好的。她辩白:“我没有说佛经不是好佛经,我只是说他们利用佛经。” 强霖说:“那你说佛经好在哪里?” 毛达湘没有料到强霖在这里堵住了她:“佛经我也不太清楚好在哪里,只是劝人向善的。” 强霖说:“你从佛经读出来的,还是听到、看到的。” 毛达湘说:“我是听别人说的。” 强霖说:“你所有的道理,都是听别人说的么?我不想告诉你什么道理,那与别人还是一样啊,都是别人在告诉你。” 毛达湘不再说话。大家也都不吱声,他们知道党代表是在开导大家,他们也都知道,佛家叫开示。 民国的人们,基本家家供佛,至少保佑子孙平安的神佛,供一供,有什么害处呢?所以并不陌生强霖的说话。 强霖继续说道:“你不通佛理,却自己也不研究,却说佛经是好的。但你又把和尚赶走了,说他是帮凶。这里面都是你自己根据你的立场,在做判断。佛经说的我执,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自己独断。” 强霖继续说:“当然自己独断,也是不错的。但自己要独断别人的事情,就比较糟糕。所以我一直强调不要告诉你们怎么做,你们自己拿主意才行。但你们要么想听我说,要么就用听别人说的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