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六章 庄总督同行 (第2/2页)
庄士敦无奈的说:“这个说法,英国报纸已经骂过我了。中国叫做法乎其上,取乎其中。可是非得搞西方那套繁琐的教育么?中国直接告诉孩子结果的方式,即使是灌输的,也没有什么不好。” 强霖说:“还是按照上帝说的吧!大家做好每个人,自然就会向好。其实中国古代有些哲学家,已经讨论过这点。” 庄士敦说:“是的,我知道。杨朱,杨子。这个人有意思,接近西方哲学了。可是被视为异端。其实王阳明困惑的,就是杨朱的答案。格物是无法明白哲理的。哲理在先,格物在后,阳明非要自己格物出哲理,岂不自误?但中国文化的结论是对的,也是迷人的。” 强霖笑道:“这就是你们辜鸿铭之流坚持的。可是这种坚持,需要太深厚的道理,要千古明君。所以他总是留一个辫子。” 庄士敦也笑道:“但是结论太美好了。大英帝国的人,不知道这种美好,不屑一顾。所以他们只是批评我,粗浅的批评。” 两个人达成一致,左娜似是而非的听着。庄士敦叹道:“我希望把威海还给中国,我去谈谈吧。大英帝国不把中国看成野蛮的国家了,虽然他们还弄不懂这是一个什么国家。” 强霖说:“其实英军对中国,除去烧了皇家的园林,应该是罪行不大。”庄士敦说:“英国士兵还是有底线的,不会主动去伤害平民。但还是有一个爱国主义的尊严问题。这是无法协调的。”
但庄士敦自辩说:“我看威海的农民生活的很是自得,他们照顾儿女,一家子在庄稼地里快活的劳作。我尽量地给予了照顾,办学校、医院,士兵们也很友好的与百姓交流。他们是认同我这个总督的,虽然英国人不怎么认同” 强霖说:“中国人承认自己落后了,但是希望自己主导这个进步过程。不愿意在外人的帮助下实现现代的过程。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看到的是皮毛。接受的是反而是外国的文化。” 庄士敦赞同地说:“杨朱的说法是对的。人一到爱国主义,思考逻辑就乱了。现在你真不知道革命党的文化是什么了。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互相攻击的文化。” 强霖也赞同道:“杨朱的逻辑是很正确的,可惜孟子之类的批驳是从感情上;感情是很迷惑人的。” 庄士敦这点是赞同的:“中国能从逻辑中找到自己文化的根源,应该还是可能的,但这又必须借助基督文化。” 两个人不再争论,只是谈些溥仪的一些趣事,只不过是小孩子的胡闹。玩自行车,与宫人吵架等等。 很快就到了营口港,上岸。两个人没有直接去旅顺,因为都不愿意听日本人的指挥进港,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时候。那里是日本人的海军基地,自然不喜欢英**舰。 东北军参谋领着大家上了英国修的沟营铁路。这是营口港到京奉铁路的叉线,不属于日本的南满洲铁路。 从辽南的海港到奉天,有两条路线。一条日本人修的,从营口,通过大石桥,再到沈阳的路线。 但是另一条沟营铁路,是英国人修的,从营口到沟帮子车站,直接的接上了京奉铁路。这样就可以从营口到奉天,也可以反向到锦州和山海关。这段铁路英国还给了大清。现在归张学良的东北铁路系统管辖。 京奉铁路则是由兼任北京交通部总长潘馥管辖的,不过当时是借款修的,詹天佑参与的。这次行程安排是避开了日本人的眼线。估计是那批故宫宝物闹得。 两个人被东北军接到沟营铁路列车上,这是货车加了一节包厢。强霖却是观察了路上盘锦辖区的情况,这是后世的一个油田区。但是现在都是湿地,间或有些农田,种着玉米和大豆高粱。看来当时开发油田确实辛苦。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