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五七章 地学与思考 (第1/2页)
大家在车上无聊就聊起了东北地理。【】 强霖告诉大家:东北地理不是那么容易看懂的,关键是你要学会蒙古语。满文也来自蒙古文字,所以你最好学习蒙古语和文字,就可以了解东北的局势。女真满族,无论是实力还是人口,都是比不上蒙古的。只不过后期蒙古民族分裂了,宗教异化了。就是不同的宗教信仰,造成无法完全合成一体,再次形成了各自**的部落。不过语言和文字还是基本相同的,相互差异不是那么大。 强霖强调:南方汉族人了解北方,是要下很大功夫的。主要是汉族的思维习惯,还有语言习惯造成的异族感觉而已。当然,西方人研究蒙古,同样的学习了蒙古语,人家比汉族学者理解的更为透彻。所以西方语言的蒙古历史研究,要远多于中文圈子。 强霖说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查到的英文资料中,描述蒙古的就有很多。大半个欧洲都有成吉思汗的种子,按照西方人的逻辑严谨性质,不可能不去研究。 蒋伟、左娜、荔英和洪深等人,有些崇拜的看着强霖。这个人可是真的不被任何理论困扰,就是自己研究。嘎达梅林和牡丹其其格,却是看着白痴一样的同情的眼神,看着强霖。难道这些东西还要费那么大力气么?弄得强霖也不好意思了,也许自己太过于认真了。 但是随后他就觉得自己功夫还是花的值,因为这里的四个汉人真的是白痴一样,去理解东北的。尤其洪深还是留学哈佛大学多年的高材生。 强霖问他们四个,你们知道亚洲的边界么?四个人茫然,边界就知道中国的,亚洲边界总是日本人在宣传,自己是从来不理会的。洪深还是知道一些,南洋、东洋是他出国的线路,出了那里是出了亚洲了。 强霖拿出一张纸,在桌子上画了一个半圆,这是一个北半球的剖面展开图。几个人这个都能看明白。强霖沿着中国大陆东面,从上海开始,青岛,秦皇岛,葫芦岛,营口,大连,朝鲜,绕过朝鲜这个亚洲突出部半岛,大家就糊涂了。 强霖说:“这里现在是延吉,一个出海口,图们江出海口。这里日本势力很强大,朝鲜族聚集。外面还有一个乌苏里江的出海口,这个海港城市是海参威。我们原来有一个边疆管理中心城市宁古塔,就是镇守这个出海口的。” 蒋伟说:“与吉林城一个纬度。不是很远,比哈尔滨还要靠南方。” 牡丹告诉蒋伟:“那是当然,哈尔滨就是因为中东铁路才修的车站,以前没有什么哈尔滨。” 蒋伟比较惊奇,问道:“那这里以前有什么?" 牡丹回答:“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群一落的人,在这一大片土地上晃荡。他们不修城堡,因为不需要啊。” 强霖笑道:“不是不需要,是不重视而已。修了不少指挥用的城堡,要么自己废弃了,要么是被别的部落烧了。我们接着往下看,亚洲的边界。” 强霖从海参葳以后,顺着海岸线,走到一个凹陷:“这个地方叫庙街,也是清朝的一个中心城堡。现在叫尼古拉耶夫-斯克,是黑龙江的出海口。” 看看大家的接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强霖直接划到最北端,白令海峡。 强霖说:“我刚才画出了的海峡左边,都是亚洲。”然后他又在白令海峡右边,标出了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找到美国西海岸的三藩市;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 最后直接连接两个城市,划线,穿过白令海峡,穿过北部鲜卑利亚,到哈尔滨。 大家看着这个从美国加拿大过来的弧线,不知道强霖什么意思。强霖说:“只要联通这个白令海峡,就可以沟通亚洲和美洲。”大家明白过来,这人是个神仙附体。 强霖看大家不太友好的眼神,直接说道:“这个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你有想法就行了。我的意思你们要看到未来,心胸才开阔。”大家还是不以为然,强霖也不以为意。继续往下谈自己的说法。他在哈尔滨北边画了一个弧线,一端在庙街。 强霖说:“这个是黑龙江,上游在外蒙。在中间的位置分了叉,往南走了一个水系,叫乌苏里江。记住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