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6、继往开来  (第1/1页)
    洋办法有洋办法的好处,土办法也有土办法的效率。    童建国和二妹创办的饲料厂采用到各个乡镇刷大墙的宣传策略,不到一个月就见效了。    “咱们刷了16个乡镇,眼下已经卖出去20吨饲料了……”    “还不错。”    “早着呢,我给你算笔账啊。”    “嗯。”    “这十几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有存栏标猪1000头,咱就算百分之十买咱们的饲料吧。每头猪增重50公斤,100头就是5吨,对吧,我没算错吧。”    “哈哈,没错。”    “饲料转换率按三比一算,100头猪就需要15吨饲料,16个乡镇就需要240吨饲料,还有其它乡镇……咱们眼下一年的产能是1000吨,看来半年内就得扩产呢。”    “一吨饲料咱们卖270元是吧?”    “是啊。”    “利润能达到多少?”    “你猜!”    这会儿各个行业的市场虽然都不算大,但企业的利润却很可观。    拿童建国的箱包厂来说,利润一度达到过百分之五十左右。    眼下追求规模效应了,利润也能达到百分之三十。    但饲料这种比较低端的产品应该没那么残暴。    “百分之二十?”    “三十!”    “够狠!一吨赚80块钱,1000吨就能赚8万,对于一个投资20万的新厂来说,这已经很惊人了。”    “哼哼,再等半年咱们会更厉害!”    童建国搬到新家了,老弟童建军也搬到公安局分的一间半房子去了。    童家一下子就变得冷清了。    以前每天晚上还有半大孩子过来看电视。    最近这一年,整个东门里这一片小区三分之一的家庭都有黑白电视了。    这些倒霉孩子就开始挑家了。    谁家有伴搭伴的孩子,他们才到谁家去。    童家就两个老的谁爱来啊。    其实,童建国他们兄妹四个基本每个星期都过来。    连在外地的童建义也至少半个月过来一次。    只是童华章和叶淑珍还没适应而已。    主要是叶淑珍。    跟当下的大多数妇女一样,她们都没能学会自得其乐。    她们习惯把自己捆绑在家庭这辆战车上。    相比之下,童华章就惬意多了。    每天喝茶看报,实在没事就练练书法。    做衣服大概是叶淑珍唯一的爱好了。    童建国每次过来,她都在忙活着。    “妈,你看这是我在上塰给你买的最新画册!”    童建国把从上塰买回来的服装裁剪画册拿给老妈。    叶淑珍欣喜地翻着:“哎呀,这么多新鲜样式啊。”    “是啊,你这又是在做啥?”    “这不,给安欣还有团团做的小裙子……”    “她们那么小,做那么多衣服干嘛,几天就穿不下了。”    “说不定建军将来也……”    “建军人想生儿子,你可别乱咒人家。”    “哼!这怎么是咒?生男生女不都一样吗?”    “俺爸呢?”    “还能干啥?又躲到对面屋鼓捣他那些破玩意。”    自从童建波结婚离开以后,她原来的屋子就成了童华章的办公室了。    跟叶淑珍闹别扭了,就躲到屋里来。    或者想鼓捣点啥,也待在屋里大半天不出去。    童建国拎着一大捆报纸过来了。    “给你,爸。”    “好啊,又有干粮了。”    童华章欣喜若狂。    练毛笔字最适合用报纸。    可这个物尽其用的年代,报纸的用途也十分广泛。    报纸可以包瓜子、包花生、包各种点心。    最不济也可以用来擦屁股。    箱包厂里科室众多,童建国要真想划拉,每天都能弄一大堆。    可为自己老爸划拉这种玩意,总觉得有点尴尬。    只能顺手拿一点回来。    “爸,其实你用宣纸练习也花不了多少钱,一个月撑死二三十元。”    “哎,二三十元干啥不好。”    “你又不差钱……给你!”    童建国掏出厚厚的一叠大团结递给童华章。    “怎么这么多?”    “数数看。”    童华章数了数:“500元?”    “是啊。”    “上次不是300元吗?怎么又涨了?”    “有啥奇怪的,你现在有名气了,涨点不应该吗?”    这是童华章的润笔费。    当初,童建国刚建箱包厂的时候,就随便弄了个牌子。    字体也是印刷体。    因为当下各个单位都是这种字体。    新厂开建以后,大门、院墙什么的都重新翻修了。    厂子的大牌子也换成金属的了。    字体就让童华章手写。    财务科给了童华章200元作为报酬。    到拉链厂时,大牌子也是童华章写的,报酬涨到300元。    这次是益新饲料厂,童建义给了500元。    童华章还是有些忐忑:“这能行吗?不会犯错误吗?”    “爸,你啥时又变得胆小了?这怎么能犯错误呢?”    “可你们这是给自己家人发钱……”    “举贤不避亲嘛,再说您这是合理报酬,发票、收据啥的都健全,都是正常走账的。”    “就是有点多……”    “多啥多啊?你说写一本小说能拿多少钱?”    “听说几百块钱吧。”    “那不一个意思吗?您这也是创作。”    “好吧……”    童华章抽出10张大团结藏起来了,然后把剩下的跟存折包在了一起。    像童建国、赵君他们这个年龄,知青的话,因为结婚普遍晚,一般都一个孩子。    留城的同龄人结婚早点,也顶多两个孩子。    童建国和赵君这种三个孩子的绝对是凤毛麟角了。    他们两个双职工照顾三个年龄差距不大孩子,确实够忙乎的。    但童建国还是乐在其中。    上一世,经常听那些90后孤寡老人们吹嘘他们那个年代多么美好。    没有Xbox,没有PS,那能多美好?    红白机、魂斗罗那叫啥玩意。    童建国上一世的老爸周继文也经常说起他的80年代。    虽然没有各种高级游戏,但至少实现了看动画片儿的自由。    进口的像鼹鼠的故事、米老鼠和唐老鸭、铁臂阿童木、蓝精灵、聪明的一休……    国产的也不少,像《天书奇谭》、《阿凡提》、《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魔方大厦》、《神厨小福贵》。    不像2000年以后,不是“熊大熊二”,就是“喜洋洋与灰太狼”。    七零后八零后们实现了动画片自由,到了自己有下一代的时候,却动不动嚷嚷“不要把孩子教坏了”。    尼玛!你们当年都学坏了?是学脑残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