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巨大成功 (第2/2页)
然是素烧,江大春的烧排骨自然是没用一点荤腥。 那是他跟素材刘的老师傅学的变味技巧,用的材料都是素的,连汤都是用素顶汤,但味道却能接近rou食,而且形态特别逼真。 别说rou丝的肌理了,就连骨头都用“卷签”做了出来。 日本人哪儿见过这样神乎其神的烹饪手艺啊? 中餐厨师居然不用rou就能造出rou菜来! 哪怕是眼见为实,都不免许多日本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在做白日梦了。 以至于有人不能相信,都打电话去电视台,痛骂TBS无底线,配合坛宫饭庄愚弄民众。 但要说最讨巧的还是戴红的一道菜――炸菊花。 这一道能让宁卫民后庭一紧,打心里感到很邪恶的菜色,在电视屏幕上一经播出就引起日本人广泛的兴趣和无数关注。 因为以日本人的审美,虽然很爱菊花,但以他们的饮食局限性,却从没想到过这种花卉也能吃,而且味道还不错。 尤其这道菜做起来也很简单有趣。 说白了,其实就是把菊花裹上面糊,油炸,最后淋上果酱,就成为了一道甜品。 不过假如就这样的话,倒也不够如此轰动,关键是戴红还加了点拔丝技巧的运用在其中。 她先做好了一个糖花篮,把炸好的菊花放在花篮上。 然后调好的用于拔丝的糖都放在了一个铁盘上。 这时再把铁盘举起倒扣,让糖丝自然从上至下的垂下。 此时再轻轻挥动铁盘,那连绵不绝的糖丝也随之挥洒。 洋洋洒洒,如白絮飞舞,如大雪纷飞…… 片刻后,那一层层细如发丝的糖丝,便都叠加在炸好的菊花上,摞起老高。 美极了,也妙极了,让现场举座皆惊。 就这样,坛宫厨师在电视上扬名的几道菜一夜间都成了广为人知的华夏美食。 不但坛宫饭庄因此在日本火上加火,每天对于来坛宫的食客都能卖出好几百道“网红菜”。 那几个但凡上过节目的坛宫厨师,也都被日本民众奉为“中华料理大师”,不少报纸和杂志都向他们发出了专访的邀请。 更关键的是由于这些媒体传播出去的影响力。 让宁卫民感到惊喜的是,一个新造词语开始在日本的媒体上出现――“正宗中华料理”。 所谓“正宗中华料理”,就是指餐食没有针对日本人的口味进行调整的中餐馆。 看过节目的观众,都明白了一点,他们吃的中华料理都是改良日本菜。 而坛宫饭庄的的餐食与他们国内味道几乎一模一样。 并没有因为日本人的习惯,而在口味上进行任何的改变。 所以要品尝真正的中餐,曾经华夏皇室专享的御膳,在日本就只有一家中餐厅能满足大家的需求,那就是――坛宫饭庄。 毋庸置疑,这个现象当然代表着的真正地道的中餐已经“强势”出海, 正宗中餐正一反常态,打破了日本市场的现状,以更多元的面貌立足于日本。 所以就冲这个概念能够深入人心,获得日本民众的认可。 哪怕不考虑自己从中收获的商业收益,宁卫民也觉得自己这次把《红楼梦》剧组请到日本来算是作对了,也太值了。 是的,他由衷的感激《红楼梦》剧组的每一个人,感谢早已故去的曹先生。 他非常清楚,是多彩且灿烂的华夏文化给了他折服人心的利器,让他能够如此顺畅的在海外攻城略地。 身为一个华夏人,真好。 哪怕他是一个孤儿,也足以自豪。 老天待他,不薄。 所以哪怕到了曲终人散,分别在即的时候,他对这些国内的同胞,所有的剧组成员也依然殷勤周到。 不但庆功会举办得格外有排场,专门请剧组成员吃了高档的日本料理,还专门包租了一艘游艇安排大家出海玩儿了半天。 背地里还专门给几个主要演员和领导又塞了份儿十万的大红包,以感谢他们这段时间的配合与帮忙。 尤其是“林meimei”,“凤姐儿”和“平儿”三人,可是替他拍了《红楼梦》系列产品的广告呢。 虽然只花了他们半天时间,拍了三套服装几个场景,但这些镜头已经足够他安插各类产品,当万金油用了,他不额外给点劳务费,实在说不过去。 总之,好聚好散,皆大欢喜,这次文化交流活动算是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以至于大家在机场分别的时候,都有点依依惜别的意思。 不光是日本的繁华和现代化生活,让即将离去的剧组成员们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更是因为碰上宁卫民这样的一个“厚道”的好东家,实在难得,也让大家真心不舍。 说实话,两相一对比就比出来了,同样都是邀请他们来做宣传,搞文化交流。 可那帮港怂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天差地别啊! 港城那些记者居心险恶,几乎每个问题都打着埋伏,什么八卦都打听。 六天满打满算,亚视也没让他们闲着。 除了两顿宴请,和游览宋城,其他就再没什么额外的关照了。 结果《红楼梦》剧组成员去了一趟港城,既没什么钱购物,更没时间逛街。 只能见缝插针的出去溜达溜达、随便逛了逛海洋公园。 偶尔去了一趟商业区,欧阳还倒霉催的进了黑店,最后只能仓皇逃窜。 尤其是那个“花车巡游”的宣传方式,更是让几个主要演员深恶痛绝,自尊心受挫。 那么热的天气,他们在亚视的安排下,上了妆、穿着戏服,站在电车车顶沿街巡行,宣传87版电视剧《红楼梦》。 脸上都快被晒出了油,还个个不自在。 没有任何的荣耀感,只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当成了马戏团里的猴儿。 事后,那些港媒还因为他们哭丧着脸,编排他们黑口黑牙,不愿意像港城市民挥手…… 总之,如果说句不好听的话,亚视那边就是纯粹的资本家的路数。 为了收视率,他们什么办法都想得出来,而且还死抠儿死抠儿的,一分钱也不想多花,尤其瞧不起内地的演员。 因此,别看《红楼梦》几位主演都是大观园里的尊贵人儿,但对亚视来说,他们也就跟免费的长工一样。 就这帮港怂还不把内地演员往死了使唤? 不过到了日本,宁卫民对待大家是真不一样。 他是真正把剧组这些人当成了自己的老乡来款待啊。 既给了他们以尊重,也体贴的给了他们实惠。 他们大包小包带回去多少的东西,腰包里揣着多少钱就不提了。 就说他们这趟出来吃的、喝的、住的、用的,哪样不是顶顶好的东西? 光这些经历的,见识的,拍的照片,回去之后就够他们显摆个几年的了。 所以分手在即之时,好像大家都对宁卫民有说不完的话,真有点像是把他也当成剧组一员的意思了。 宁卫民也是明显感受到了大家对自己的亲近和情谊,于是不无诚意的表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跟大家相处的几天我很荣幸,也很开心,也是有点舍不得大家伙。我别的也不多说了,相逢即是有缘。我知道大家回去也差不多该各奔前程了。在这儿我就以真心实意的说一句吧,如果大家把我当朋友。那么今后有谁想要来日本留学或者发展事业的,不要客气,联系我,能帮忙的我一定帮。” 这话那是绝对的大气,没人认为宁卫民说的只是场面话。 于是现场立刻充满了喝彩的叫好声和巴掌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