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征伐录:壬辰风云_回返-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回返-9 (第2/2页)

郎为了验证这一发现,又三步并作两步地冲进了粮仓,接连打开几个粮袋查验:果然,粮仓里剩下的那些粮袋里装得,基本都是沙土。

    看来,原本堆在粮仓最上方、也是会最先被取出来的,都是货真价实的粮食。而下面的那一半呢,则都是用粮袋盛满的沙土。。。

    这时的大野次郎,也已掩饰不住自己的慌张。一面派人火速去通禀宇喜多大人,一面又带着人打开另外几个粮仓,仔细查验。

    等到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等一众高级将领们带着一大队侍卫匆忙赶到时,大野次郎已经查验出更让人吃惊的发现:从这个刚刚打开、准备用来给长谷川秀久等人运往咸镜道的小粮仓开始,位于龙山大营越深处、越大的粮仓,里面装的沙土也就越多,但是上面放的依然还都是粮食。若不翻到下面,仔细查验,根本很难发现,下面堆积的,居然都是沙土。。。

    虽然没有经过一一甄别,但是经过粗略统计,大野次郎一边向宇喜多秀家跪着请罪,一边汇报出当前初步估算的结果:至少有四成左右的粮草,其实都是沙土,而更让众人目瞪口呆的是,这个比例还有可能最高达到六成左右。。。

    以前之所以没有发现,是因为倭军之前所用的粮食,大多是从汉城周围大量朝鲜官员的无数私人庄园里取出的粮食,从未有过这样的情况。原本为的就是便于统一管理、保卫这批已经集中在龙山的战备粮草,以备不时之需,毕竟,龙山粮仓是属于朝鲜朝廷的、朝鲜最大的粮仓。谁知道,周边大大小小的私人粮仓中都是货真价实的粮食,而朝鲜朝廷的粮仓,却是这样一个样子。。。若不是今天为了便于快速统一搬出粮食,而临时决定取用龙山粮仓的粮食,现在倭军很可能还蒙在鼓里,把半数沙土当作宝贵的粮食一样,牢牢地看守着呢。。。

    真是祸不单行,本来就被即将一路南下的明军弄得心烦意乱的宇喜多秀家,这下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坏消息,打击得差点儿直接跌坐在地上。

    还是石田三成比较沉稳,扶住了宇喜多秀家,先派人严密封锁了消息,下令透露出此消息者,杀无赦以防动摇军心。同时,又仔细盘问了一番几个担当看管工作的将领和武士。再三确认后,石田三成基本排除了这是倭军有内鬼偷梁换柱的可能性,从那些尚未撕开的封条上来看,恐怕早在倭军攻占龙山数年前,朝鲜人就已经将下面的粮食都换成了沙土。

    宇喜多秀家怒不可遏地喊道:“这些狡诈的朝鲜人,难道是故意为了戏弄我们吗还是他们眼看我们要攻占这里,所以提早一步把粮草都转移走了,而且又换上沙土来掩饰吗”

    石田三成无奈地看了眼宇喜多秀家,想说明一下宇喜多秀家的想法根本不太可能:如果在几年前朝鲜人真的有时间考虑到会遭到倭军的大举入侵,与其偷梁换柱,搞这种把戏愚弄敌人,还不如多加强武备、做好防范。就算是有这样的想法,朝鲜人也不该将剩余的一半货真价实的粮食拱手送给倭军才是。其实,那些朝鲜高官、贵族们的私人庄园里几乎都快装不下的满满粮仓,就已经说明了答案。。。

    但是,石田三成看着这位年轻的总大将,犹豫了一下,也没再多做说明,只是劝慰道:大敌当前,这些事情守住秘密、不使其影响军心即可。何况,即便只剩下一半粮食,依然也足够全部倭军一年之用,远胜过明军的粮草储备。宇喜多秀家接连得到怎么多坏消息,也不愿意多想,干脆就按照石田三成所说的,严格封锁消息,然后命令大野次郎等人尽快统计查验出具体还剩多少粮食。最后,正要率众将离开的宇喜多秀家,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还不忘回过头来,叮嘱大野次郎等人道:“记得不要把那些沙土搬出来,就留在粮仓里如果万一龙山被明军攻占的话,我也要他们尝尝这种上当受骗的滋味”说完,就甩袖而去了。石田三成也只好苦笑着,先让众将和侍卫们护送着宇喜多秀家回汉城去了。

    而身在周围的长谷川秀久等人,相顾之间,似乎也突然明白了很多:怪不得半年多前,攻陷汉城后,在那些豪门大户的地窖里,搜出了那么多藏匿的金银细软,在郊外不少的私人庄园里,也堆满了数不尽的粮食。

    长谷川秀久攥起一把粮袋中的沙土,捏在手中,不禁忽然有了一个不同于以前的想法:或许,战胜了无数朝鲜正规军、使得朝鲜八道千里江山易手的,并不是十余万如狼似虎的倭军,而是。。。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