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征伐录:壬辰风云_抉择-1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抉择-11 (第2/2页)

召集众将的军令。同时,李如松也命令尚在开城附近把守要道、关卡的各路明军,次日正午,即可撤去路卡、返回开城待命。

    “看来,刘总兵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送走了来传令的提督府侍卫,刚刚返回帐内,还没等唐卫轩有所反应,一旁的程本举率先兴奋地开口道。

    “嗯,听说已经到了白川江,按照速度,即便再慢,估计明天午后也该到达开城了。”唐卫轩点了点头,如此说道。

    “这样一来,倭军可就是我们的瓮中之鳖,在劫难逃了。哈哈”程本举抚掌大笑,似乎已经胜利在握。

    的确,根据最新消息,即便已经比当初沈惟敬约定的四月八日晚了十日左右,但倭军好像还是在汉城中望眼欲穿地等待着明军的准确回复。大概,他们也怕李如松像上次一样,根本不承认沈惟敬单独许下的承诺,而趁着倭军撤出汉城的坚固城防之后,从后衔尾追杀。因此,也像这样进退两难吧。。。

    也如此一来,的确如程本举所言,当初那东厂厂卫所携书信中李如松的计划,似乎真的即将要成功了。

    想到此,唐卫轩也是由衷舒了一口气,虽然之前所发生的那件关于东厂的事情依然让其耿耿于怀,但至少,从目前的形势上看,大明的重要军情并未被倭军所掌握。看来,倭国的细作都通通没能顺利返回,而东厂的其他信使,也未能将信送达,或者说,除了上回吞毒自杀的那个厂卫,压根儿就没有其他的东厂信使。。。

    否则,那些已经饥肠辘辘的倭军,又怎会仍在汉城城头等待着明军的回信呢只不过,他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最终等来的,只能是养精蓄锐、元气恢复、并且已得到有力增援的数万大明东征军的重重包围。

    尽管这样做似乎稍微显得有失道义,但自古兵不厌诈,这本就是尔虞我诈的战场,唐卫轩也说不出,李如松如此借着议和为幌子,拖延住倭军,有何不妥。

    现在,真的是万事俱备,只等李如松的一声令下。

    第二日凌晨,唐卫轩早早赶到了开城内的临时提督府,至于收拢锦衣卫、拔营启寨的诸事,都一并留给了程本举处理。

    卯时未到,夜色还尚未褪去,但当唐卫轩赶到之时,已经有不少受命而来的将领依次坐在正厅之中,等待着主将李如松的到来。唐卫轩在向早到一步的韩千户行过礼后,便匆忙坐到了属于自己的靠后位置上。然后,便趁着李如松还未到场的机会,又打眼扫了一下正厅之内的状况。

    没有想到,今天受命而来的将领,还真不少,甚至包括了当初已经奉李如松之命、率部北撤平壤的祖承训、张世爵、杨元三位总兵。看来,李如松这次的确是集结好了兵力,只等刘綎的生力军和粮草一到,就趁着高涨的士气,一举拿下汉城

    在座的各级将领,好像也大多猜出了主将的意图,一个个看起来精神抖擞,似乎都已做好了大战一场的准备。

    不过,又过了好长一阵,厅内众将基本均已来齐,但却依旧迟迟不见李如松现身。厅内也开始起了一些小小的议论之声。

    唐卫轩留心了一下,才注意到,原来,如今已经过了卯时。不少李如松麾下宿将的脸上,也开始流露出诧异的神色。大概,他们跟了李如松不短的时间,还是第一次见主将居然会迟了点卯。。。想必,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极其重要的事情。

    而唐卫轩也发现,正厅之内,只剩下三把椅子依旧空着。看那座椅的具体位置,应该正是给李如松、李如柏和查大受三人准备的。

    莫非,出了什么变故。。。唐卫轩不禁有些担心。

    正想着,门外忽然传来十几个卫兵同时发出的洪亮声音:

    “李大帅到”

    厅内众将立刻噤口不言、纷纷起身,肃立行礼。

    李如松大步流星地步入了正厅,一甩战袍,稳稳地坐到了主位之上。而紧紧跟随在其后的李如柏、查大受二人,也分别走入厅内,来到了各自的座椅前。

    “坐。”

    得到李如松的命令后,众将再次落座,目不斜视地等待着李如松下达进攻汉城的军令。

    李如松顿了顿,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下开了口,但却叫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名字:

    “工部兵器局主事夏衍。”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