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帝国_第一百五十八章 风云变幻(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八章 风云变幻(八) (第1/3页)

    “……一切都应当淹没在火焰和血泊之中;必须把男女老幼都杀死;一所房子、一棵树都不能留下。这是唯一能使退化了的法国民族感到畏惧的恐怖手段,运用这种手段,战争不到两个月就会结束;而假如我以人道主义为怀的话,那末,战争必将持续好几年。”

    ——德皇威廉二世

    “不仅应该全力以赴去削弱敌人的兵力,而且还要破坏敌人的一切辅助源泉,如财政、铁路、粮食,甚至威望……”

    “只要这种措施能为破坏中立的人带来十分肯定的好处,任何中立都是可以破坏的。”

    ——德国前参谋总长陆军元帅毛奇伯爵(老毛奇)

    “在全力以赴地进行战争时,不可能只是对付敌国的作战人员和筑垒要点。相反,还必须竭力破坏敌人用以进行战争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辅助源泉……任何作战手段都可以使用,只要能达到战争的目的……”

    “现代技术所发明的一切兵器,甚至是大批杀伤敌人的最完善、破坏性最大的兵器,都允许使用。为了在最短期间内达到战争的目的,使用这种兵器是完全不可避免的,严格地说,应该被认为是最人道的。”

    ——德军参谋总部《陆战军事惯例》

    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

    一九一四年七月三十日,德国驻巴黎大使向法国政府递交一份宣战照会,宣称法军入侵德国阿尔萨斯省,法国飞机还轰炸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和纽伦堡,德军“被迫自卫还击”。

    次日,德国未经宣战入侵比利时,破坏了1839年和1870年条约规定并由包括普鲁士在内的许多国家作出保证的比利时的中立。八月一日,比利时同德国断交。

    此前的七月三十一日,奥匈已向塞尔维亚宣战。

    八月一日,德国还向俄国政府提交了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停止动员,12小时内未能得到答复,俄国也未停止动员,八月二日,德国对俄宣战。

    八月二日,英国向德国政府递交最后通牒,限其在柏林时间八月二日二十四时以前作出明确答复:德国是否打算尊重比利时的中立。德国政府拒绝回答这一最后通牒,八月三日,英国对德宣战。

    八月上旬,交战双方相继完成部队展开:

    在西线,法比英联军共八十八个步兵师,十二个半骑兵师,一百五十六万二千多人,四千七百余门火炮(其中约二百七十门重炮),其对面的德军为七十七个半步兵师,十个骑兵师,一百六十万人,五千余门火炮(其中五百多门重炮)。

    在东线,动员未完全的俄军展开了五十二个步兵师和二十一个骑兵师,约九十万人,三千二百多门火炮。其当面的德奥联军共展开了五十二个半步兵师和十二个骑兵师,一百零五万人,二千八百余门火炮。

    南线,塞尔维亚展开了十二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团,共二十四万七千人,六百一十门火炮。其当面的奥军则展开了十四个步兵师,二十五万人,五百一十六门火炮。

    就在欧洲大陆陷入了战火地狱的同时,八月四日,中国、日本相继宣布局外中立,两国将正在“访问”青岛和佐世保的2艘德国巡洋舰缴械,并扣押了五十余艘德国商船。

    八月五日,中国海军百余艘舰船载着若干精锐海军陆战队分队和大量工程设备驶向了中太平洋,六周内完成了对德属北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的占领。

    紧接着又以重兵登陆德占西伊里安、新几内亚和俾斯麦群岛,就此接收了德国在太平洋全部属地,虽然期间曾一度发生中国军舰与同样前来占领德国属地的英荷军舰之间的武装对峙,但在中方雄厚的兵力威慑下,实力不济的英荷舰队被迫撤退。

    在此期间,中德签订《柏林条约》,德国同意将上述属地以5000万美元出售给中国,部分以华商在德资产折算,部分以粮食和其他紧缺资源支付。

    欧战爆发后的第三个月。

    中华帝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总长办公室,总参谋长刘百良正在对照地图认真审阅刚刚修订完成的陆海军兵力展开计划:

    一、总战区:

    1、东北方面军:司令官张一叶大将,参谋长秦飞叶上将

    *第一集团军:司令官楚卿上将,下辖

    第11军(步20、22师)

    第19军(预步37师、38师)

    第20军(预步39师、40师)

    第21、22骑兵旅

    ——合计3个军,共6个师、2个骑兵旅,连附属部队约16万人

    *第二集团军:司令官李雪冬上将,下辖

    第12军(步23、24师)

    第22军(预步43师、44师)

    第23军(预步45师、46师)

    第10、23骑兵旅

    ——合计3个军,共6个师、2个骑兵旅,连附属部队约16万人

    *第三集团军:司令官赵飞雪上将,下辖

    第5军(步7师、10师)

    第7军(步12师、14师)

    装甲第4军(装10、12、14旅),军长邢晓强中将

    骑兵第3军(骑12、13、14旅),军长罗剑秋少将

    骑兵第4军(骑26、27、30旅)

    ——合计2个步兵军、3个装骑军,共4个师、6个骑兵旅和3个装甲旅,连附属部队约12万人

    ——

    方面军预备队:步104、105师(注:各方面军在战局开始时,其配属预备队尚在内地。)

    ——方面军总兵力合计约47万人

    2、蒙古方面军:司令官王直大将,参谋长向蓝上将(王直到任前由向蓝兼司令官)

    *第四集团军:司令官赵民河上将,下辖

    禁卫第1军(禁步1师,禁步3师,禁骑1旅),军长许魂中将

    禁卫第2军(禁步2师、禁步4师、禁骑2旅),军长郑虹中将

    第1军(步1师、3师)

    第2军(步2、4师)

    第3军(步5、6师)

    装甲第1军(装1、2、3旅),军长银天少将

    装甲第2军(装4、6、7旅),军长文宇少将

    装甲第3军(装5、8、9、11旅),军长刘扬波少将

    禁骑军(禁骑3、4、5旅),军长毛天戟少将

    骑兵第1军(骑1、2、3旅),军长苏塔德楞台少将

    骑兵第2军(骑4、6、7、11旅),军长冯绍夫少将

    ——合计5个步兵军、5个装骑军,共10个师、12个骑兵旅和10个装甲旅,连附属部队约30万人

    *西蒙古集团:司令官海啸天上将,基干兵力包括

    第51军(步101师、102师)

    第62军(预步123、124师)

    ——合计2个步兵军、4个轻步兵师,连同守备部队等共约6万人

    ——方面军预备队:步106师,预步121师、122师

    ——方面军总兵力约42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