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78章 第二次莱茵兰会战(下) (第1/1页)
而这战斗程度之激烈、战斗规模之大,让这场战斗配得上它所蕴藏的重大意义。 覆盖战场各处的号角声、呜咽声、惨叫声。 到处是将兵们的喊杀,战马的踏地声,旌旗的掣动声,铠甲的铿锵声,在战场各处此起彼伏。 到处是战斗、追杀、撤退、前进、后退、死亡。 到处是长剑的挥砍、长枪的穿刺、箭矢的疾驰、盾牌的碰撞、马蹄的践踏。 到处是被砍倒的步兵、被刺下马的骑兵,被箭矢射中的弓弩手。 布列颠尼雅军和法兰克军两军如同两头凶恶的猛兽。 不断地扑杀、纠缠、撕咬。 张开血盆大口各自啃咬着对方。 两头猛兽早已都是不死不休的状态。 尽管这场战斗是如此地激烈、如此地盛大。 但这也改变不了这是场不对称的战斗的事实。 布列颠尼雅军的军力在法兰克军之上。 斗志和士气也在法兰克军之上。 米迦勒骑士团的将兵们刚在安加湖上打完一场胜仗,士气正盛。 加百列骑士团和拉结尔骑士团都渴望着向法兰克军报仇,斗志高昂。 反观法兰克军——接二连三的败仗,早就让他们的士气与斗志双双下滑。 在战斗刚开始时,法兰克军还能勉强和布列颠尼雅军保持均势。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法兰克军这头猛兽逐渐被布列颠尼雅军这头猛兽给压制。 苏诚对战场的观察力,高超的指挥能力,在此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敌军的哪个军阵不行了、哪个地方可以展开突击、哪个地方需要及时回防,苏诚一目了然。 在苏诚的指挥下,法兰克军的军阵被逐一挤压、击破。 尽管法兰克军的将官们都已使尽了全力,也没能止住逐渐扩大的败势。 但沃尔特仍旧没有放弃。 早已堕为赌徒的沃尔特,仍旧嘶吼着,做着挣扎。 …… …… 布列颠尼雅军,本阵。 “是时候了……” 苏诚轻声呢喃道。 他已经看出了。 看出了法兰克军那已经快令全军崩溃的败势。 只需要最后的雷霆一击,就能让法兰克军全线崩溃。 而负责施展这最后的雷霆一击的部队,自然正是自战斗开始后,便一直被苏诚雪藏着的王牌部队——德兰不死队。 “让德兰不死队准备出击。” 苏诚轻声下令道。 “从法兰克军军阵的东北角的那个缺口展开突击。” …… …… 件件深紫色的斗篷在战场上迎风舒展。 德兰不死队的队员们在法兰克军军阵东北角处的缺口外集合。 排列成整齐的楔形阵。 然后呼啸着朝东北角处的缺口奔去。 宛如烤热过的餐刀刺进黄油里一般。 德兰不死队轻轻松松刺进法兰克军的军阵,然后迅速撕裂开来。 宛如产生了连锁反应一般,宛如产生了雪崩一般,法兰克军的军阵自被德兰不死队突破的地方逐渐溃散开来。 本就已经达到极限的法兰克军彻底崩溃了。 一个接一个的军阵溃散开来。 不论将官们如何指挥、如何嘶吼,也没能让军阵重新恢复秩序。 战斗转变为了追击战。 布列颠尼雅军为追击的一方,法兰克军为被追击的地方。 布列颠尼雅军的将兵们漫山遍野地追击着法兰克军的溃兵。 虽然法兰克军已经溃散,但在战场上却有着一个小小的意外。 …… …… “所有人听着!” 艾伦一面挥舞着手中的大旗,一面继续大吼着。 “若是想活着的话,就全都到我这里来集合!” 为了获胜,沃尔特把一直不怎么瞧得起、在这场尼伯龙根计划中,一直将其排挤在外的艾伦也启用了。 给予了艾伦兵权,给了艾伦不少的部队。 但即便有艾伦的加入,也弥补不了两军之间的差距,挽回不了败势。 目前败局已定。 艾伦也不再想着什么并不实际的反败为胜了。 他只想带尽可能多的将兵回国。 在艾伦的呼号下,越来越多的将兵集合于他的旗下。 很快,以及艾伦为中心,集合成了一小支规模不大的部队。 艾伦领着这支小部队,抱着搏一搏的心态,朝战场的东部冲杀而去…… …… …… 总参战兵力高达30万人以上的第二次莱茵兰会战——仅仅一天不到便结束了。 早上战争开始。 傍晚的时候,布列颠尼雅军便开始打扫战场了。 穿着高级战甲的法兰克军军官,在战场上随处可见。 尼伯龙根计划的两大大将——沃尔特与巴泽尔二人的尸体,皆在尸堆中寻得。 巴泽尔的尸体满是伤口,一看便知是在乱军之中血战而死,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他为什么不逃、为什么要在战场上和布列颠尼雅人血战到最后一刻——这便无人知晓其答案了。 沃尔特则是自杀身亡。 脖颈处一条巨大的口子,血已流干——这一看便知是自杀而亡。 沃尔特的遗体,双目圆睁。 眼中满是不甘、惭愧、愤怒、恐惧等色彩。 他为什么要自杀,他在死前的最后一刻,有没有为自己的赌博行为感到懊悔——这也同样无人知晓。 沃尔特和巴泽尔这2名大将的尸体皆已被寻得,但却没有找到另外一名大将——艾伦的遗体。 …… …… “布列颠尼雅帝国万岁!” “布列颠尼雅帝国万岁!” “布列颠尼雅帝国万岁!” …… 对战场的打扫,足足进行了3天。 在对战场彻底打扫干净后,苏诚才终于对全军宣布——这场战斗,是他们布列颠尼雅帝国的完全胜利! 随后,便发生了全军将兵们高喊布列颠尼雅帝国万岁的这一幕。 大家都在高兴着,狂欢着。 为成功将法兰克人驱逐出去而感到高兴。 为成功保卫住了这个国家而感到狂欢。 苏诚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虽然苏诚也同样感到相当高兴,但在高兴之余,苏诚也感到相当地沉重…… 因为——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布列颠尼雅军有太多的将兵倒在了潘德拉贡、倒在了安加湖、倒在了莱茵兰平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