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孟德 (第2/3页)
国以及半个渤海郡,这里面之意,确实引人深思。” “诸位,以刘玄德之为人,我素有所知,与公孙瓒乃为刎颈之交也,恐怕不会这般下作吧。” 见到麾下几名谋士各抒己见,曹cao忍不住反驳。 众人说过之后,曹cao也想到了问题的关键,只是他毕竟当初跟刘备一起讨董,在关中打了足足两年,朝夕相处,不敢说多了解,但他们之间的友情,还是知道的。 公孙瓒和刘备是幼年同窗,十多年的友谊,感情极为深厚。而且两个人都是特别讲义气的人,刘备一声招呼,公孙瓒立即带着兵马来驰援。 这样的关系,让曹cao很难相信刘备会忽然对公孙瓒起了防备之心。 然而郭嘉却说道:“也许刘玄德是真仁义,但公莫忘了那陈子归是何人。陈子归想要等伯安公驾崩之后,扶持其兄长刘玄德上位之心,几乎人尽皆知。公想想,若袁本初败亡,公孙瓒如何自处呀?” 曹cao沉吟许久,感叹道:“刘玄德此人,若无其四弟,身处于这乱世浮沉飘零,恐怕也不过举着一杆所谓“仁义”大旗,无家可归之浪荡子尔,今日有陈子归,真乃天命啊。” “天命倒谈不上,只能说也算是为我们创造了崛起的时机吧。” 几人互相对视,都笑了起来。 其实相比于黄河以北的事情,至少眼下这个局面,对于兖州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总要比袁绍早败,青州气吞天下强得多。 唯一的问题就是兖州的局面也不是很好,南面有豫州的孙坚,东面有徐州的陶谦,出路也不是很多。 不过只要有一州之地,就有了逐鹿天下的实力,总比蜗居一郡强得多。 自从去年年末给张邈写信之后,张邈也慢慢地放下了芥蒂,主动回信,曹cao和他互相通信,逐渐打消了他的顾虑,二人又开始恢复到往日的友谊。 其实谁都知道,再恢复当初的亲密无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成年人的世界,总归是这样,需要一条遮羞布。 几个月下来,张邈最终答应曹cao,再次归顺于他,且永远都不会再反叛。 曹cao很高兴,相邀张邈在瓦亭会面,共叙旧情。 瓦亭,为属东郡燕县,是陈留郡与东郡的交界处,比较有意思的是,四百多年后,这里就是另外一个著名的结义地,瓦岗寨。 五月中旬,夏日炎炎,天气极为酷热,曹cao只带了数百亲卫,站在官道亭边,远远眺望。 就看到从南面陈留方向缓缓行来大队人马,一眼似乎看不到尽头,为首的是一五十余岁的长者,正是张邈。 郑泰曾经说过,“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可见张邈的年纪比要比郑泰大。 且作为八厨之一,是跟王芬一个时期的人,年龄五十多岁很正常。 事实上曹cao今年的年纪也已经三十九岁了,马上就要步入四十中年,与张邈也只是差了十多岁,曾经为至交好友,今日时隔两年再见,仿佛都有些陌生。 “孟卓兄!” 曹cao高声招手疾呼,言辞情真意切,两眼闪烁着泪花。 张邈看到他只带了数百人,再回头看着自己带的数千大军,不由十分惭愧,连忙让麾下部将停下脚步,自己与几名近侍驱使着马匹,飞快奔来,大声回应:“孟德。” “孟卓兄。” 等到张邈到了近前,翻身下马,曹cao急忙上去迎接。 张邈下马之后,脱下外面的袍子,露出后背背着的荆条,单膝下跪,泪流满面道:“孟德,请允许我负荆请罪。” “孟卓兄这是何意?” 曹cao连忙将他扶起,亲自将藤条取下来,心疼道:“你我之间兄弟般情谊,闹到今天这般田地,皆因误会,如今误会解除,回归当初之好,切莫再这般了。” “唉,孟德。” 张邈挤出两滴眼泪,撇过头去,闭着眼睛一脸羞愧道:“是我之罪也。” “好了好了。” 曹cao笑着拍了拍张邈的肩膀,搂着他道:“你我多年挚友,一些不愉快,便让它随风消散吧。我已经准备宴席,何不痛饮几杯?” 张邈也笑了起来,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见到曹cao那般大度,心里的愧疚也愈加浓烈,暗骂自己当初迷了心窍,自己居然因为一时的惶恐难安,竟然疑心孟德这般多年挚友,最终闹到这般尴尬的境地。 好在曹cao多番写信劝慰,明明是自己犯错,却让孟德来安抚自己,着实让张邈心里更加羞愧,若不是好歹官场多年有了几分脸皮,在这么多人面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亭中准备了酒宴,曹cao与张邈把酒言欢,很快都醉了,聊着曾经的往事,诉说着以前的多么美好,说着说着,竟都流下了眼泪,说起了心里话。 张邈几番表态,流着泪水哭泣,说从今日开始,再不会背叛曹cao。曹cao也是对他表示了百分百信任,二人友谊,更加深厚。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曹cao天天跟张邈饮酒,很快恢复了当初的友情,无话不谈,十分畅快。 到六月初,这一日二人去郊外打猎,曹cao长须短吁,脸色惆怅。 张邈纳闷不已,问道:“孟德有何心事否?” 曹cao说道:“此事本是我的事情,不愿意麻烦孟卓。只是我与孟卓为挚友,无话不谈,若是隐瞒,反倒不好。” 张邈笑道:“孟德正该如此,有何事情,快快说出来吧。” “如今兖州民生凋敝,自吕布走后,一片狼藉,好在我已张了安民榜,又从青州借了些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