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回 鬼母的来历 (第1/2页)
安|徽在古代并不叫安|徽,在北宋时期叫泸州。泸州出来的最出名的人物是赫赫有名的包拯包青天,他可是家喻户晓的大清官。但是他的名气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才名扬海外的,他的事迹是由《包公案》的作者写出来的。但是让包青天的名声响彻海外的却是茶楼的说书人。到了清初的时候,《包公案》和《杨家将》、《水浒传》、《西游记》等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说书内容。在明中期的时候,包拯的名气并没有南宋时期的提刑官宋慈响亮。就连当时的安|徽人也大多不知道这个老同乡。 安|徽被一条长江横切成两半,江北的民风彪悍,江南的善于经营。在离铜陵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镇叫再来镇。原来这里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可当北宋败退到南方的时候,这里的人也多了起来。渐渐地这里的原著民少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在这里落地生根。 为了不让这里的人忘记自己的历史,也为了提醒后人,在再来镇镇口树立了几块原住民留下的石碑。石碑上记录着再来镇的来历历史和民俗来由。 最大的一块石碑,是一个南宋时期刻下的。记录着再来镇的来历,早在秦朝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有了村落。但是因为多年的战乱和灾难,这里的居民总是在一两百人左右。许多居民都不在一个地方住,山上山下,东南西北的分开住。一直到唐朝的时候,来了一个七品的官员来统计人口。这是这里上千年来到这里来过的最大的官员,大家不但热烈招待了官员一行人,更是在他们走的时候一送再送。百姓们在送别时说“再来,再来。”又因为这里的人口虽然少,但是占地太大,不能以一个自然村来划分,所以官员在上报时,把这里以一个人口不足但是占地足够大的镇上报,这就是再来镇名字的来历。 从唐朝起,再来镇虽然以一个镇命名,但是整个再来镇的总人口还是不如其他地方的一个自然村。好在当时唐朝的法律相对宽松,上交的税收也按人口计算,不然要再来镇按明朝时期一个镇交税的话,镇里的人不饿死、不造|反才怪。 再来镇的萧条是过去的,现在的再来镇虽然不如一些大城市大地方,但也是热闹非常。现在的再来镇,光镇里的人口已经超出二千,是原来的十多倍。镇外各地已经没有了荒地,整个再来镇的人口估计少说也有一二万人。 在再来镇镇口树立的石碑中有一块不太起眼的小石碑,上面的字已经快看不清楚了。给镇里的居民唯一的印象就是这块石碑上有一个巨大的石刻,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符咒。一个像道士专门画的那种驱魔符咒。 镇上唯一知道这块石碑上内容的老人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怪老头。多年前这个怪老头因为喝一个晚辈家的喜酒,酒喝多了才说出了石碑上的内容。当时在场的好多人都听见了怪老头的话,当时大家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怪老头在危言耸听而已,当怪老头的话是笑话、疯话。 可有好多人至今还记得当时怪老头的样子,有一种令人说不出来的古怪。当时怪老头估计喝多了,站都不太站得稳。他一手抓着一个几乎没有酒的空酒壶,一手指着大家说道:“你们都是傻瓜,以为这里是什么好地方。拼着命的来再来镇。却不知道你们大难临头了人。新郎,你是我唯一的大姐家的孙子,我是你的舅公。我这个舅公不会害你的。你快点带着你的新娘马上离开再来镇,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要再回来。到外面后,不要再和这里有任何关系。不要告诉任何人,你是从再来镇出去的。不然的话,任何人都不敢再收留你们。快走,快走。” 一边的新郎父亲也就是这个怪老头的亲外甥,他也以为他舅舅喝多了,就上来对怪老头说道:“小舅舅,您喝多了。不要乱说话。我们再来真这么好,哪里会有什么事发生?” 怪老头对自己的外甥一瞪眼,说道:“我的话,你从来不信。自己要倒霉就算了,不要害的你们家一起完蛋。小外孙,舅公今天就破例告诉你一个秘密。这里是一个受诅咒的地方,这里就是九子鬼母的老家。” 怪老头不顾大家的反对和质疑,说起了关于“九子鬼母”的故事。相传早在汉朝的时候,当时神鬼之说很是流行。在当时的安|徽又叫泸州的地方流传最多的就是这“九子鬼母”的神话传说。传说中“九子鬼母”的原型原来是一个富家小姐,被一个刚好路过的修行神仙看中了。这个神仙胆子很大,直接上门说和这个小姐有缘,向小姐的父母索要小姐。当时由于修行者的名气太响亮,小姐的父母也希望能得到成仙,就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女儿送给了修行者。小姐被修行者带走了,就一直没有了消息,小姐的父母想通过女儿修仙带着一家人鸡犬升天的想法成为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知道事情经过的邻居都笑话这家人傻,白白将自己家的黄花大闺女就这么送给了不认识的人,这是一群大傻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