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夜访 (第3/3页)
了薄冰的江面,“你说什么胸无大志那日游街时倒是慷慨激昂”星子跨马游街的盛况,辰旦当日便已得知,若换了旁人,他只会暗暗记在心中,从此不再重用便了,但对星子,却是忍不住当面说了出来。
星子那日得北风警告,亦知遭皇帝忌恨,只是他全无后悔之意。皇帝种种举措,无非是要自己对他死心塌地,但星子迎着辰旦的目光,朗声道:“臣以为报效朝廷与报效民众并无相悖。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朝廷公用,皆出自民众供奉,臣才薄德浅,若能忝列朝堂,只想能为民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难道陛下认为不对么” 星子这番话冠冕堂皇,辰旦一时也不能直言斥驳,只冷哼了一声,道:“为民做事虽也不错,但你须知最重要的是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星子的眼中蒙上迷惑不解的薄雾,眨了眨眼睛,“请陛下指教。” 近日边疆不稳,京城筹备万国盛典亦到了紧要关头,偏偏又遇到个不懂事的星子,辰旦黑下脸,不耐烦地道:“什么是大局朝纲稳定便是大局我朝疆域万里,臣民兆亿,千头万绪,必得朝廷上下一心,这才是最要紧的你好生学习牧民之术,为官之道,不要因小失大,误入歧途” 辰旦说罢这几句话,起身欲去,忽见床前的案几上搁了几本旧书,心念一动,他平时读的什么书随手拿过来翻看,一本是“墓碑”,一本是“野夫偶语”,辰旦看了几页,顿时变了脸色:“星子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藏这些书是哪里来的”原来他种种任性妄为,竟是受了这些邪书的蛊惑 星子虽是状元,可这些年来,应试多是临阵抱佛脚,少有正经读书的时候,看得最多的是箫尺带来的杂书,其中许多是朝廷,但愈是愈让他好奇。而且这些常出自民间高人隐士,文采思想,颇有可读可观可信之处,星子往往爱不释手。这回进京赶考,带了几本最喜欢的,其余四书五经,都被他扔在一边,本放置案上以待闲暇时重温,却不料辰旦会突然来访。 忽听辰旦厉声责问,星子暗叫声不好,不能把箫尺大哥牵连进来,淡然一笑,故作无所谓地道:“这是臣进京路上,偶尔见到的,觉得有些意思,便要了来看。”辰旦见那书页破旧泛黄,边缘已磨得起毛,显然年代久远,但听星子的说法,一时又找不到把柄,追问:“你是何时何地从何人那里得到的” 星子眼珠子一转:“臣记不得了。” “记不得了”辰旦哼一声,知道他说的不是实话,若是换了旁人,必令锦衣卫拿下拷讯,辰旦怒道:“听闻你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怎会记不得此种大逆不道妖言惑众的东西,你倒还看得津津有味” 星子闻言轻笑,不慌不忙地答道:“陛下何必大动肝火若书中真是大逆不道妖言惑众,臣正好仔细看看,揭开它的妖言,昭之天下,让这种邪书再也不能惑众,岂不是更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陛下广有天下,固若金汤,难道不能容下这几页纸几句话” “哼强词夺理你身为士子,对这些叛逆之言,看也不该去看一眼,还敢在此诡辩”辰旦喝道,“朕若不是看你有伤在身,绝不轻饶”辰旦怒意不减,说话间将那两本移近烛火,橘红色的火舌跳跃着,顿时卷上了发黄的书页。 星子从来视箫尺送他的书为至宝,忽见辰旦要焚书,再忍不住,蹭的一声竟然从床上跳起来,着地时,突如其来的疼痛让他差点站不稳。尚未迈开步子,门外的数名大内侍卫听见动静,已冲了进来冲到星子面前,齐齐将他拦住。星子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那火苗越窜越高,烈焰中一张张纸页卷曲着,似挣扎哭喊的精灵,很快两本书已化为一团灰烬。 望着那黑色的灰烬,星子反倒平静下来,呵呵一笑:“陛下何必多此一举这书上的每一个字我都已记在心里,更多的我也看过,陛下要不要我背给你听烧掉这几张纸又有什么意义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星子一句顶着一句,索性连自称也省了。 辰旦狠狠地瞪着星子,脸色阴暗得如窗外漆漆的夜幕,咬牙道:“星子你在与谁说话原来你读的那些圣贤诗书都是来应付朕的却是痴迷于歪门邪道朕真是错看了你”说到这辰旦顿了一顿,勉强按捺下怒火,道,“等你伤好后,先就此事给朕写个折子,朕再考虑对你的任命”看星子的情形,实在不能再受责打,让他写折子自弹,已是辰旦最大的开恩了。 星子闻言,只是沉默以对,任命我很稀罕么 静默片刻,辰旦也不指望星子送驾,哼了一声,转身离开,众黑衣侍卫亦跟随其后,很快内室便只剩下星子一人立在当地。星子上前几步,仍是将门反锁了,耳听外面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对着一室煌煌灯火,星子一时恍惚。 外面有人敲门,星子郁郁地道:“有什么事明日再说吧”俯下身,抓起一把焚书后的灰烬,再慢慢地撒开星子暗运一口气,扑的吹熄了室内的烛光,月光透过窗纱,一片朦胧惨淡,星子遥望着窗外那轮苍白的月亮,从没有象此时这般期待箫尺哥哥能象以往那般从天而降,原来自己真的是太自不量力了。 星子趴在床上,不知是因伤痛还是被辰旦的突然到访搅得心神不宁,一夜难眠,到凌晨方迷迷糊糊睡去。第二日中午,阿伟送来午膳,星子用了,阿伟又给他换了药,将息了这几日,伤痛已不似当初那般难挨。虎子生财亦来问候,原来他们昨夜虽听到动静,知道有人来访,却被府中的家仆拦住不让来看。星子担心皇帝私访之事若让他们知道了恐生祸端,只说是宫中来人,含糊其辞过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