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第2/2页)
力,覆灭一国……是个人才!吴诩当即让小顺子把王玄策的名字记下来。 然后,吴诩又看向李绩老爷子,道:李相公,如果本宫用王玄策换下苏定方镇守大唐与吐蕃边境,可能行? 李绩老爷子闻言,只是拈着胡须略一沉思,便摇头道:不妥。 为何?理论上来说王玄策同志不是跟吐蕃的关系比较铁吗? 娘子不妨让王玄策带三百人出使吐蕃,待其归来,再让其留守边疆会比较好…… 老狐狸到底是老狐狸,所作所为是滴水不漏。 让王玄策去吐蕃出使,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打探清楚如今吐蕃国中的形势,等王玄策出使任务完成后再让他接替苏定方镇守边关,那样就不会让边关将士有一种空降领导的不良感觉了! 高!实在是高啊! 吴诩笑眯眯地看着李绩老爷子,不吝夸赞道:不愧是李相公,老成持重,一心为公…… 李绩老爷子一见吴诩不要钱似的猛夸他,不由一抖,忙诚惶诚恐道:娘子谬赞了,老臣也就这点行军打仗的本事,若是论起文采庭辩,哪里比得上许尚书他们…… 立在一旁的许敬宗突然被李绩老爷子一抬举,顿时喜笑颜开,连声表示‘不敢当’。 李绩颇有深意地看了许敬宗一眼,又对吴诩说罢又委婉地请示,是不是赶紧补充几个俊才进政事堂啊? 这长孙相公和崔相公一死,来相公和韩相公一贬,这政事堂里就剩他一个武夫和于老爷子一二东宫老教师了,没人干活了有木有! 吴诩被李绩老爷子这一提醒,不由笑了。
其实这事她跟李小九早就在琢磨了,先前是顾虑着长孙舅舅还在,不敢马上把自己的底牌露出来,现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大换血了! 李相公只管放心,等这次恩科结束,圣人会一并下旨的…… 吴诩的话如同一颗定心丸,李绩老爷子一听之后就放心了。 显庆元年十一月,卧病多月的李小九陛下终于还朝了。 他上朝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太极殿面试这次恩科选j□j的准公务员们。 根据吴诩的想法,这一次考试考出来的考生是要去西部、北部开荒的,不但要文武双全,还必须懂得比较全面的法律知识和农技知识,而且参加考试的人员里,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将被优先录取。 除了选拔官吏外,朝廷同时还将派出一大批工匠和农学研究者到几大都护府去。 这些学者匠人都是吴诩在这几年花了偌大血本攒下来的技术人员,这次是一口气全送出去了,为的就是保住西部仅存的那几块原始森林和绿地,顺便想法子改良一下那里的盐碱戈壁滩,最好是能种出西瓜、葡萄来…… 小吴同学流着口水展望这美好的未来,早把还要熬夜看则子这件苦逼差事给丢在一边了…… 李小九陛下只能摇摇头,把堆在吴诩面前小山一样的则子都搂到自己面前。 没了政事堂的一群老头子聒噪不休,痛快是痛快了,可这工作也是成倍地增加了! 唉!他们小俩口咋就这么苦命呢? 显庆元年十二月,李小九陛下下旨,改户部尚书为度支尚书,专司财政收支,下设侍郎二人。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避太子李弘之名讳。 到了显庆二年初春,李小九陛下再次下旨大封群臣,加封太子太傅于志宁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黄门侍郎杜正伦为中书令兼任度支尚书,原中书侍郎、文馆学士李义府为侍中兼任度支左侍郎,原礼部尚书许敬宗为尚书左仆射。除了这三名简在帝心的圣人心腹入阁之外,还有原中书侍郎长孙诠和御史大夫魏叔玉两人都被提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也一并入阁为相。 正旦之后,李小九陛下再下一旨,诏命朝散大夫王玄策为正使,带珠宝、书画、丝绸百车,出使吐蕃。 这道旨意一下,刚刚拜相入阁的李三郎就秘密上书皇后,要求随王玄策去吐蕃,哪怕装成一个侍从也行。 吴诩想不到李三郎会这样大胆,竟敢以大唐丞相之尊跑去邻国刺探情报。 虽说小李同学也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质书生…… 但是,当jianian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即使李三郎一再恳求,吴诩还是犹豫不决,而李小九陛下这对于李三郎这种主动要求去‘找死’的行为表示十分高兴。 作者有话要说:那啥,我听说有个送红包的功能,今天都转好jj币了,但为啥我就是找不到那个按钮呢? 难道jj又抽了?! 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