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第2/2页)
给文成公主,相信看在老乡 美男的面子上,文成公主也会保护好使团的安全! 当然,这一点吴诩还需要好好组织一下语言,跟儿子细细解说一番…… 美男计什么的,小朋友暂时不需要知道,但糖衣炮弹、银弹攻击还有感情攻击(譬如故土乡情)什么的,太子殿下一定要学会运用! 李弘小朋友似懂非懂地被教导了一顿,随即回去做功课去了——小李相公人是要走了,可为了不让太子殿下把他给忘了,特地留了一大堆作业== 出使吐蕃的使团很快就出发了,随行带了一千精兵作为护卫,由武敏之统领。 李小九陛下在太极殿为使团送行,并让太子送正副使臣出了承天门外才罢。 一向与之形影不离的兄长走了之后,太子殿下很是颓废了一阵子。 不过很快,李弘小朋友就被又可爱又聪敏又狡黠的二胖李贤小朋友给吸引走了全部注意力,甚至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心中最重要的人的位置一度都是李贤这个弟弟…… 这是后话。 却说出使吐蕃的使团离开长安之后,吴诩又跟着李小九从吏部的资料库里扒拉出了一大串世家出身的官吏,封为各道巡抚,代天巡狩,检阅各州府基层官员,巡查刑狱。被选中的各道巡抚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兴高采烈收拾行装去上任了,却不知他们这一走就再也别想回中央政府了。 朝堂上出现了大量空缺职位,可吴诩和李小九还是觉得供不应求,因为这几年里,他们小两口暗中在基层储备了不少青壮干将,很多已经是一州一府的一把手了,完全能够胜任中央政府的工作。
经过筛选,这次从基层一共提拔了一百一十三名青年干部进京,分别送进了中央各部门实习。经过一个多月培训实习,这批青年官员渐渐开始接手各部门的实际工作。 大换血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到了显庆二年二月底就基本完成了。 期间,李小九陛下还针对吴诩在代政期间对边关各道的军事安排做了一些调整,安排在吐蕃边境的三万大军没有动,而驻守昆陵、蒙池二座都护府的大军被悄悄抽调了三分之一的兵力,此外,李小九陛下还从雍州、并州和洛州三地暗暗调集数万禁军,一并送到辽东…… 至于人事方面,李小九加封了苏定方为邢国公,并授其伊丽道总管。加封薛仁贵为骠骑大将军,授其神丘道总管。吴诩乍一听李小九封了薛仁贵一个‘骠骑大将军’,不由一脸囧囧,隋唐的武职里就没骠骑将军这个封号,而且她一听到这个封号就立马想到当年封狼居胥的霍去病! 再看李小九暗地里往辽东调兵的举动,吴诩就是再蠢也知道李小九要干啥了! 九郎,你不觉得现在图谋辽东太急了些么?虽说高句丽是迟早要打的,可现在动手是不是太仓猝了些啊? 不想,李小九却神秘一笑,道:我不急,有人该急了……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一般,李小九陛下刚刚才封了两道总管,新罗女王金春秋就遣使到长安求救来了…… 这金春秋女王就是当初极为仰慕李二陛下的善德女王之妹,她即位不过两年,对大唐的态度极为恭顺,李小九也按照之前对待善德女王一样,遣使册封,承认其合法地位。 如今新罗使者一到长安,就急入太极宫呈上求援书,声泪俱下控诉高句丽联合百济、靺鞨之兵侵犯新罗之惨事,乞求大唐这个宗主国尽快出兵主持公道! 吴诩听完新罗使者的话,乐得…啊,不是,是惊得嘴巴都合不拢: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她正愁没借口出兵揍高句丽,对方居然自己把小辫子送上门来了! 而李小九陛下不愧是中外闻名的仁君,听完使者的话,当即‘大怒’,痛斥了高句丽、百济等国的无耻行为,并保证一定出兵教训那些侵略者,还国际社会一个安宁和平的环境! 新罗使者刚要千恩万谢,皇后娘子却忽然叹气道:大唐出兵本是责无旁贷,只是去年我国中数州府遭遇天灾,西部又数度用兵,这将士死伤无数,军费靡耗……如果再出兵辽东,只怕……那啥,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啊! 新罗使者闻言不由一愣,眼泪鼻涕都忘记擦了。 不过,能当使臣的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高丽使臣一愣之后立刻就反应过来了,当即表示他们家女王殿下是不会白白劳烦大唐官兵的,只要能打退高句丽、百济等侵略军,供奉是大大滴有! 作者有话要说:要打仗了,先讹点军费回来再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