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8章 (第1/2页)
第二十四章女皇01 众人闻言,居然没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反而更担心了。 几人中就尤其是小三娘,她可是跟着孙老爷子学过多年医术的,看到东西自然比李弘等人深刻得多了。 之前,她就觉得她爹的气色不太对劲,但那时大家都比较紧张她阿娘的情况,她也就没有特意询问她爹最近的身体状况如何,谁知一时疏忽,竟得到了这样一个让她郁闷的结果! 师父的意思是……让阿爹静养?小三娘迟疑地问孙老爷子道。 孙老爷子点点头,再没有他话。 李小九陛下毕竟还年轻,而且不像他爹李二陛下那样酒色无度,最后还嗑药,弄得孙老爷子也无力回天。李小九陛下只要好好保养身体,即使身体底子那样差,也肯定能比他爹活得更久些…… 孙老爷子虽然详细说明李小九陛下如今的身体状况,却一再强调‘静养’二字,众人也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一时,殿内的宫人内侍大半跟着孙老爷子出去开方子、抓药、煎药去了。 留下李弘兄妹几个侍候还在昏睡的老爹。 虽然听孙老爷子的意思,自家阿爹没有性命之忧,李弘还是愁云满面。 他愁的不仅仅是阿爹阿娘的身体状况,还有正处在改革关键时刻的政局。 阿娘刚刚经历难产,元气大伤,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再回朝堂理事的。而阿爹这个时候静养不能视朝,也是不能避免的…… 那么,刚刚被压下去的反对派会不会趁势死灰复燃呢? 李弘忽然觉得自己的离开,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 他当了这么多年储君,手中的力量也是相当不能令人小觑的,可是他竟然没有及时把这些势力交给二弟…… 二弟这个太子当得一定很辛苦吧! 那些官场老狐狸可没那么容易信服一个从没有执政经验的新太子的…… 尽管以前很多时候,在他生病的时候,二弟总会任劳任怨帮助他处理政务,可是这些事二弟从来不让他对外宣扬,除了东宫的一些心腹之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家二弟的执政能力其实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弘想来想去,还是感到十分担心,脸色也越发苍白。 小三娘一看李弘的脸色不对,忙拉住他的手开始切脉。 阿兄,你…你别想太多……小三娘一探李弘的脉象,就发现他有些思虑过重了,忙道:静心、静心……吐纳…… 李弘住到山上之后,每天要做静心凝神的吐纳气功,几个月下来,效果十分显著。 小三娘此时一念叨,李弘忙照着做了…… 大约过了一炷香时间,李弘的心绪逐渐平静了下来。 阿兄啊,你可不能再倒下了,不然咱们可怎么办啊?!小三娘意有所指的看了几个小萝卜头一眼——最小的meimei可还在襁褓呢! 李弘大感惭愧,白皙的脸上不由一红,道:是阿兄不对。 二圣一倒,整个东都就群龙无首了。 远在长安的太子李贤只觉得肩上的担子越发重了。 原本,二圣留守洛阳,李贤在长安监国,朝堂上下的文武百官都有一种观望的意思,连李三郎等挂职东宫的相公们也刻意表现得不与他太过亲近…… 但当东都的二圣同时不豫的消息传来,长安的朝堂上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微妙。 甚至有大臣在李贤下令编注前朝史书的时候上表,请太子亲自译注汉史。 这个时代,奉诏修史是每一个文官的最终梦想,甚至有不成文的规定表示,没有修编过史书的官员就没有资格入阁拜相。 而译注史书,那个更是令所有文人趋之若鹜的扬名捷径。 太子如果亲自译注史书,并获得成功,那说明了什么? 这是要制造舆论啊! 李贤觉得他阿娘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政府一定要控制住舆论。 舆论是什么? 舆论是民声,更是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以,前一世的阿娘要组织北门学士智囊团,这一世的阿娘要办报纸,要办书局,这不仅仅是为了抵制世家门阀在民众中间和在朝堂上行成固有影响力,更是为了维护大唐帝国的君权…… 但是,在二圣相继无力掌控朝政的时候,他这个做太子的忽然跳出来,大张旗鼓地为东宫市名,真的没问题吗? 李贤仔细的有看了一遍那份这则子,在上书人上官仪的名字上掐了一道印子…… 上官仪…… 想不到你还是跳出来了…… 李贤面沉如水,丢开那份则子,又拿起了两天前他家阿兄从洛阳传给他的书信,认真读了起来。 数日之后,东都的天皇陛下下诏,表示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