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国往事第二部_第五十四章 第三节 草创二三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第三节 草创二三事 (第1/2页)

    虽然尚不确定渭北那个游侠团伙的头目是否真的是龙牙哥和言和,但是既然一样是顺势侠行的,乐正绫还是向老四询问了那边的近况,其中的虚实。据这位砍柴人的见闻,他们已经营了两年,下辖好几个乡的侠客,人数比霸陵这边要多出许多来——这也是他们的作案能够如此顺利的原因之一。至于具体的人数,阿彭他们并未得知,不过老四向她们打包票,至少有数百人。

    天依有些吃惊——倘若真的是阿绫的哥哥所建立的组织,那他是如何在众多侠客当中混出名堂来的?是靠贾平凹《白朗》中所写的出众的相貌、不平的技艺,还是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在历次斗争中幸而未死?如果真的是牙哥,那阿绫在第一年秋季东逃的时候,路过关中时就有可能去投奔他,然而两兄妹却在大千世界中擦肩而过,且阿绫还差点和天依擦肩而过,再不相见。

    她和阿绫的心情都有些沉重,一时间竟无一人发语。老四将斧柄执起来,表示倘若其人像是两位姑娘的相识,他可以找阿彭,过几天就去打听打听。

    “倘若兄弟能打听,请托我们带过去一句诗。”乐正绫向他说。

    “我尽量记下。”

    “‘天若有情天亦老’,兄弟们可以在席间问那边的首领,如果他不晓这首诗,则亦罢也。如果他晓这首诗,他必定会得出下句的。到时候,请你们将下句转回来。”

    “那首诗的下句是如何的?”

    “头四个字是‘人间正道’。倘若他同我们相识,他必然会得出剩下三字。那就劳烦四兄弟了。”乐正绫向他躬揖。

    “使不得,使不得。”

    说话之间,他的雇主已经从外边回来。见到雇佣的散侠不干活,而是站着同两个布衣女子聊天,他便大声斥责起来,同时将两个姑娘骂骂咧咧地推出柴扉去。

    “四哥,中午到店里请你吃过午饭!”阿绫只得向他撂了这样一句话,两个人先到聚外散步去。

    趁上午的间隙,她们就跑到农地里边,去看犁田翻土。春耕动土,农人们没有牛,只能用人扶持犁耙翻土,效率不高。铁犁牛耕虽然是一种带来变革的生产方式,但是它的普及是缓慢的,农人购置耕牛铁犁的财产条件也是苛刻的。没有耕牛,就只能自己上阵,有时候父子、有时候夫妻,一天下来也翻不了多少田。农事自古辛苦,还好在今年的春天,有几个村子在她们的导引开始逐渐摆脱这种离散零碎的苦日子——虽然只不过是走向另一种稍微好一点的苦日子。

    大部分在田里辛勤劳作的人没有理会出现在田塍上的两个奇奇怪怪的女儿——自己手里的活都忙不完了,怎么还有闲空关心别家人在做啥呢?

    天依颇想沿着田埂走过去,帮其中一家农户耕几丈地,体验一下人耕的感觉,但是毕竟这一体验就容易体验出岔子来,她决定还是等下午或者明日到杨村那边的时候再在那里试试。

    时到中午。她和阿绫走回水店,在里边点了几碟小菜,又叫了三碗粥,便静候老四砍完柴歇工过来,吃完时再问他进一步的情况。那今天委身在雇主檐下做事的好汉过来坐定,也不说什么,单是先打了个招呼,感谢她们的接待,便大口大口地开始吸粥夹菜。

    “老兄喝慢一点。”

    “干体力活的人,你让他吃吧。”旁边水店的伙计道。洛绫两人面面相看,也只得各自捧起粥碗吸溜,先把案上的羹馔解决了。三人都吃饱喝足,走出水店吹风待工的时候,她们之间的交流才开始:

    “上午我还想问兄一件事,就是之后那个工地怎么样,你们有打听么?”

    “有。”那老四道,“那个工地在腊月后是换了一批官吏。原先那批人抓的抓了,逃的逃了。也没人去揭举,或者找人来搜我们。”

    “抓的抓逃的逃?”

    “逃的人在先。好像是他们怕事做成这样,朝廷降罪下来,游侠又胁迫得多,自己先逃之大吉了。有的人带了家里人,有的人没有,官府便抓了他们家里人去。剩下未逃走的,做他们逃散的共犯抓了起来。霸陵马上就派了另一拨官儿去安抚流民。又干了半个多月,渠成了、气暖了,活自然也就散了。”

    “这是奇怪。”乐正绫抱着手臂,“朝廷就晓得他们在这里干的事?”

    “不知道。他们这么慌忙,想必是认为朝廷知道了他们那边有些底细。或许那底细是咱们不知道的,那一夜还给歪打正着,给他惊动了。”

    “有意思。不过那帮jianian官,能得到那个下场,也算是苍天没饶他们过去。”乐正绫笑了笑。

    这所工地的官吏自己先在丑事败露、朝廷刑狱的压力下离析了,没有跟她们做合法途径上的对抗,这不失为一个好消息。或许是她们直接驱车入京的背景震慑到了小吏们,他们判断地头蛇对抗强龙只有死路一条,因而选择了逃离注定被惩罚的秩序,有的人逃成了,有的人没逃成,有的人还连累了家人。总而言之,他们在公共秩序中将此事捅咕出来闹大的可能性消失了。

    洛绫两人又同老四家长里短地聊了好半天,从他父亲病愈后的近况到刺杀前给弟兄们买的新衣,他才为雇主呼去劈柴。

    “郑姑娘,咱们下月回见。”他向二人再拜言。

    “今天还早。”待他走远,阿绫将头转向天依,“咱们直接去高陵杨村?”

    “好。我也蛮想在杨村那边过久一点,如果今天到的话,可以一直住到后天。我们也不用去亭里歇了,今明两晚就在公益社里住,看那边给孩子们提供的服务如何。”天依很爽利地就答应下来。

    二人便走出小聚,在另一块挑定的缺少行人的高冈上同缪叔会合后,三人一块驾往高陵而去。

    “这就去杨村?”缪叔问她们,“你们在聚上的事办完了?”

    “办完了。该打听的都打听到了,下午就去杨村吧。”乐正绫整了整衣襟,“我们在杨村住到后天。”

    “在村里住?”

    “嗯。村里现在有住的地方,咱们可以在那住下。”

    “那边恐怕起居不方便……”

    “在这汉地,哪有什么起居方便的地方?”天依笑了笑,“哪里都不方便,亦即哪里都方便。我们跟村里一些小孩子、几户贫家睡在一块,还有个伴。”

    “对女子来说,还是温室合适。”

    “咱们海国那边,八十年前有个女贤者。她文才好,也兼查考一些古老的房子殿宇。她同营造学社一块到乡下去考察古祠时,旅店里连厕所都没有,路上泥泞不堪,她都能坚持。”乐正绫举了林徽因的例子。

    “老夫明白了。既然是夫人的意愿,那老夫也随夫人同去。”缪叔点点头,加快了鞭子。到午后两点多,缪叔直接把马车驾到了杨村的村口。阿绫叫他不要走的太深入,她们先下车,看看周边的田地是怎么样的。

    天依一跟着阿绫下车,所见到的当地翻田的光景就有所不同。虽然同样是春耕,但是在杨村外的田地上劳作的耕牛和犁耙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