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胎息大法 (第2/2页)
地,他似乎觉得这天地之间只他一人,天地便是他,他已融入天地之间,不知身在何处。 斗转星移人世苍苍,转眼便是千百年,万物有寿天地无寿,山川广阔宇宙深玄,亿兆生灵何处是我?无我。 由粗到细,由短及长,由有至无,宋翊的呼吸越来越缓越来越轻,到得后来呼吸完全闭住。 他自己闭着双眼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丝金色的细线由自己的肚脐处慢慢地挤了进来,但刚进一点便会退出去,这是宋翊在用口鼻呼吸。 这天地元阳之气仿佛充满灵性一般,每当闭气的时候便会挤进来一点,每当口鼻呼吸的时候立马就会退出去。 宋翊初窥胎息之门径,闭气不过片刻,还做不到完全以肚脐进行吐纳,但即使如此已足够令宋翊欣喜若狂。 此时,温和的阳光洒在身上才令宋翊感到已然天光大亮。宋翊立刻穿起衣衫退回洞中,若被人看到岂不是以为自己是个疯子。 移回洞口青石之时,宋翊想了想,暗骂自己一声“好傻”,于是留下两寸宽的缝隙没有堵严。 当初吕祖修炼之时必然没有这块青石,只是后来怕人发现才将这块青石移来。先前宋翊将洞口堵得这般严实,岂不是阻碍了灵气流通,将自己阻隔于天地之外,妄自浪费了这片风水灵地。气机不通,何以采集天地元阳? 回到洞中,哪里顾得上吃饭,宋翊只饮了两口清水,便立刻趁热打铁盘膝打坐。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宋翊渐渐断绝呼吸,可以单纯依靠肚脐中进入的元阳游走全身,带来生机滋养五脏。口齿间生出香醇的津液犹如甘甜的美酒,正是“食气辟谷”的境界。 元阳游走周天,将体内污浊之气由肚脐排出,金色元阳之气却围绕在真元周围,此乃一吐吸纳。 虽然元阳入体有限,但时间一久,总会留下一些元阳围绕在真元附近,清晰可见。 但这些元阳丝毫不能融入真元之中。闭气再久,口鼻也要喘上一喘。口鼻呼吸间,元阳便会瞬时间从肚脐中一泄而出,比来时快上百倍,立刻前功尽弃。 宋翊出了“止念”,心中细想:“难道这元阳便如阴气一般只能随取随用?不可能,人身本是元阳入体,本应惺惺相惜,否则上古之人何故苦苦修炼?难道我这真元已经弱到拢不住元阳的程度?” 宋翊转念又想起梁师成以卑劣狠毒的手段,将自己害到这般田地。 心念至此,宋翊心中发狠,无论这重聚真元的法子如何凶险也要再试一次,否则如何能像这恶人讨债? 若是要从尾闾处散出真元,必须依壁上记载的方法而行,首先要找到这九峰山的百会xue。可怎样想,这石室也不像是百会xue,但这百会xue又定然在这石室之中。 宋翊秉着烛火四下查找。最终,眼睛落到了草席之上。这洞中几乎空无一物,唯一有所遮掩的便是这张草席。 掀开草席,入眼处是一个汤碗大小的凹陷,其中水汽潮湿似乎通向一处水脉。洞中唯有此处突兀显眼,若有百汇也是此处。 于是,宋翊盘膝坐在凹陷之上,将尾闾xue对正凹陷,顿觉一股清凉之气沿着背后督脉自尾闾升至头顶百汇,过泥丸经气海,再由尾闾回归凹陷之中。 任由凉气走了一遭,宋翊顿觉脑中一阵清明,心中不禁再次感慨:“吕洞宾真是天眼独到,竟能找到此处一应俱全的洞天福地!” 那股清凉之气穿过气海之时,不断地拉扯着真元,真元开始不安分地抖动。 若不是宋翊集中心念刻意挽留,仅有的一点真元立刻就会被那股清凉之气带走。 宋翊存神内视细细感悟,自己仿佛与九峰山融作一处,尾闾相连之处便是永乐渠大冲沟,沟水清澈水流湍急。山林草木仿佛身上的根根毛发感受清晰,鱼虫鸟兽出没山林之间依稀可感。 散去真元说来简单做来难。事到临头,宋翊看着这一点点可怜的真元,实在是不忍下手。自己生死存亡便在这一时半刻,全在自己一念之间。 艰难的抉择令宋翊有些口干舌燥心血沸腾,放尽真元乃是九死一生的关隘,古今少有的修炼之法。就连吕洞宾是否真正修过此法都未可知,完全要依赖这石壁上的文字推断。 霎那间,宋翊的人生过往犹如走马灯般掠过脑海,自己一生麻烦不断,眼见亲人逝去,挚爱被夺却素手无策,全赖自己太过羸弱。 强烈的悲愤涌上心头,催促着宋翊下定决心。不在多想,咬牙将心一横。心念一收,真元片刻便被那股清气带得一干二净,仿佛湍急的河流带走一片树叶,丝毫不给宋翊挽留的机会。 宋翊本以为散尽真元也要一丝一毫地进行,没想到竟然如此迅速。 宋翊已经来不及后悔了,此时真元一空立马就要身死,赶忙收回心意止念伏气。幸好宋翊为人胆大却也心细,已提前将胎息之法练得熟络,否则措手不及之下非死不可。 只见一丝金色的元阳由肚脐吸入体内。此时真元已失,元阳无所归处,只能在气海之中游荡。宋翊已经觉得有些头昏目眩气力不接,立刻以心念控制元阳,在经脉之中游走周天。 转瞬间,宋翊便已脑中清明四肢舒泰恢复如初,以元阳代替真气带动气机果然更胜一筹,虽然口鼻不能呼吸,但胸中却是畅快无比,着实神妙。 此时,五脏得元阳滋润生机盎然,五行相生阴阳互补之功更胜从前。肾之水、肝之木、心之火、脾之土、肺之金相互滋养,气息精纯竟然若有所感。 宋翊感到心脏之处由如燃着一团烈火,急需冷水降温。心念一动,两肾之中一股清凉津液油然而出,颜色明亮晶蓝。 要说吕洞宾不愧为一派师祖,论述严密环环相扣竟然毫无遗漏。 胎息之时,虽有元阳入体循环周流可保一息不灭,但却只是维持最基本的生命状态,犹如鱼虫蛰伏一般,因此又称龟息大法。此时,若要肾水沿督脉上达肝胆,绝对是痴人说梦。 吕祖之所以强调打开尾闾关隘泄出真元,便是要将本身督脉与外界相连,融入九峰山的督脉之中,成为它的一部分,以冲沟中水流的气机将肾水带入肝胆之中。 肝、胆皆为木,而胆为六腑之首为阴木,肝则为阳木。肾水在阴阳交织之下化为清凉水气,由胆而出逆行向上并入心火之中。 一切都在吕祖万全设计之中,行之自然。除以胎息收取元阳之外,无须再过分劳神。 肾水之气流入心火,宋翊只觉心头一阵清凉。存神内视,两肾之水在心火烧炼之下不断凝结成型,却是一个只有米粒大小的淡蓝色圆珠。 元阳由肚脐源源不断地吸入体内滋养着五脏,肾水出之不竭化为真阴水气供给圆珠,再由心火持续烧炼。 此时真元不在,五脏运行全靠消耗元阳之气,进多少便要吃掉多少,毫无留存。不似本身真元之气,运转之中可以自养自身。 元阳之气虽然源源不绝却是细若游丝,因此肾水所出也是极为有限。只见真阴水气不断汇入,却不见米粒大小的内丹有何增长。 宋翊心中十分焦急,暗骂自己托大,未能将胎息之法练得纯熟便着急修炼内丹。也不知要过多少时日才能大成,一年也是他两年也是他。此时真元已失毫无退路,内丹练成之前自己却要在此一动不动地等着,而且还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否则,元阳一散,自己立刻就要前功尽弃毙命当场。 于是,宋翊只得集中精神“止念伏气”,一边认真收取元阳,一边心中暗自祈祷平安无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