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卢建斗与满桂(求月票和收藏) (第2/2页)
来。” 满桂一惊,他在辽东叙功才是副总兵,军阶还只是参将,这转眼间就跨了一大步了! 朱由检见满桂不说话,笑道“怎么,不太愿意?” 满桂慌忙醒来,沉声道“臣愿意,臣叩谢皇上,吾皇万岁!” 朱由检站起来,道:“平身吧,要加紧训练,朕最多只能给你半年时间。日后马匹渐渐多了,最起码要一万可战骑兵,你要担起大任!” 大明目前近乎可以说没有骑兵,满桂当然知晓情况,也明白了朱由检的用意,又一跪道:“臣领旨,臣绝不负皇上所望!” …… 朱由检刚见完满桂,卢象升一身甲胄,气息凛凛的进宫觐见。 卢象升是一个文人,可是经过多年的领军,很有军人气概,不论是神情,还是一举一动,都颇为果断,甚至是凌厉。 卢象升(1600年4月16日-1639年1月15日),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明末抗清名将。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升任员外郎,累迁为大名知府。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宁远—锦州)防线,借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京师戒严,史称“己巳之变”。 卢象升招募了一万兵马,进京协助防卫。 崇祯三年(1630年),卢象升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号称“天雄军”。 崇祯四年(1631年),因政绩、品行突出受到推举,升任按察使,照旧治军。 九月,农民起义军在陕西、山西境内难以立足,流窜至京师南部和河南北部(大致在顺德、真定间),卢象升力战将之击退。 卢象升后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崇祯七年(1634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1635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 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1639年1月),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 朱由检从御桌前走出来,笑着道“朕听兵部的不少大人说过,卢总兵带兵有方,进退有据,颇有章法,这些年的一笔笔功劳,朕也都有数。” 卢象升这还是第一次见朱由检,只见其举手投足间,都是上位者的举重若轻。 卢象升抬手,道“臣只是尽分内之事,当不得皇上如此赞誉。” 卢象升人高马大,学识敦厚,若非从军,也必是一代文人。 朱由检笑了笑,背着手,望着外面,悠然道:“能完成分内之事才可贵,现在的满朝文武,有几人能够做到这‘分内之事’,若是所有大臣能够像你这样,我也能轻松很多!” 卢象升没有接话,心里却也是赞同的。 万历中期以后,人浮于事,人人只顾争权夺利,真心用事的,越来越少,无不想着为名为利,位极人臣。 朱由检见卢象升没有接话,顿了顿,又道“朕让你率一万天雄军驻扎京西大营,兵部应该与你言明了吧?” 卢象升道:“是,皇上欲编连一只新军,又怕京营不稳,臣将不负陛下重托,为陛下分忧。” 朱由检点头,道“嗯,魔族大军都打到了京城之下了,我大明京营军队居然只能据城而守,不得不说朕对京营是相当不满的,只是京营中将士牵连太广,朕多有顾忌。 故朕打算让袁崇焕,满桂,还有你给朕练十五万强军出来,军饷尔等不用担心,只要好好给朕练兵即可!” 卢象升领命,然后疑惑道:“为何没有秦将军?” 毕竟秦良玉力斩阿敏,已让各方将领知晓,卢象升对其相当钦佩。 “西南有些不安稳,需要秦将军坐镇。朕会加大对秦军的粮饷支持,让秦军增强的。”朱由检语气莫名道。 说到这里朱由检有些郁闷,怎么到了他这里就天灾人祸不断? 就在这时,王承恩进来禀告道:“启禀皇爷,黄立极首辅,崔呈秀阁老与周应秋阁老三人在外觐见。” 朱由检此时心情十分烦躁,那有心情见他们三个jianian臣? 故他冷冷道:“大伴你去告诉他们,陛下说他已经睡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