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终章 江湖再见 (第1/2页)
云风的话仍在继续,在这间屋里,他的声音冷静而不带一丝感情:“你让孟和鼓动太子,让他以为你率军出征后会威胁到他的储位,所以太子才会迫不及待的让欧阳朗和方承茹策划了劫银案,目的自然是想阻碍你成功。这时候,你再利用谢福林掌控的行必堂在江湖中超然的地位,发布行必令,将劫银案闹得下皆知。原本你们打算让文璐作为棋子,负责揭发太子的罪行,可意外发现我也在追查,就顺水推舟的利用我顺着你们预先设定的线索追查下去。” 齐王脸上不耐,心中却好笑:“这少年对于真相的执着,和当初的自己简直一模一样。” “当我替你们找到一半的军饷后,我退缩了,不想再继续查下去,你们偶然发现了唐介甫和我似乎有某种关系,于是,你一面让文璐撺掇方承茹到唐介甫身边将线索引入京城,一面又让谢福林发布针对我的行必令,好趁机把我引到侯悦这条线上去。我曾经私下问过侯悦,他当时并不认识我,根本不可能到行必堂去发令找我。你们想把唐介甫和我全都引到京城,好完成你们当初的布置。我去了京城后差点身首异处,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方承茹千方百计想把我们引到京城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你的这个故事很有趣,看来你知道答案了?” “我在京城里知道了很多事,尤其是文璐出面在半路上截杀我们,我就猜到你其实是想引唐介甫到京城,好在众目睽睽之下杀了他来引起朝廷的主意。整个下只有你和太子有这个嫌疑,而那时候的你远在西南,还在为朝廷戍边,谁也不会怀疑到你,所有人只会觉得是太子欲盖弥彰,杀人灭口,不得不,你这个想法很高明。”云风破荒的夸了一句。 “谢谢你那么看得起我,我不知道是我的荣幸还是我的无奈。” “在发现杀不掉我们后,你干脆又鼓动太子趁着皇帝病重心生异心,其实以太子的地位,完全可以尽早除掉曾御医,又怎么可能留着他到我们进京呢,一定是孟和劝住了他,等我们刚查到曾御医时,才派出杀手前来,让我们想方设法带着曾御医回来,我们都是江湖人,又与你毫无瓜葛,自然不会有人怀疑到我们身上。不过在这之后,你留下了一个很明显的破绽。” “什么破绽?”齐王嘴角微微上翘,本能的问道。 “在你的大军攻入皇宫后,你完全可以掌控宫里的每一个地方,可不知为何却留下了一个空隙,让孟和有机会想要将太子杀死,要不是我当时因为好奇,想去皇宫里看看,太子已经被他杀死了。现在回过头来一想,这不正明孟和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你的人马,如果他真是太子的心腹,一定会拼死护住太子突围,而不可能想要至太子于死地,肯定是你授意,让孟和伺机杀死太子,制造出他畏罪自杀的假象,这么一来,很多事情就查无实据,全都推到太子的身上,你也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你了那么多,都只是你的猜想,你以为就凭你的一面之词,就能污蔑一个朝廷的亲王?”齐王不屑的道。 “对,我是个江湖人,没有资格过问你们朝堂上的事,而且现在你大势已成,没有人能够制服的了你。”云风话锋一转,将手中的剑刃朝着齐王的脖子上挪了挪,森然道:“也正因为我是江湖人,我才没那么多顾虑,我现在不是查案,和你讲什么证据,我们江湖人只讲一点,那就是对得起地良心,就凭你现在有这个嫌疑,就凭现在死了那么多人,我随时都可以结果了你。” “你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就算你现在杀了我,你以为就能逍遥自在?别忘了,我死在唐府,唐介甫也一样难逃劫难,到时候下大乱,遭涂炭的也只会是下百姓。”齐王冷静的道。 “你还好意思跟我讲下百姓,你们这些人,自以为打着正义的名号,做的哪样事情,不是百姓跟着遭殃。”云风呵斥道。 “你看到的下和我看到的下是不同的。”齐王突然激动道:“你可能只看到你或你身边的人,而我看得却是下所有的臣民。欲振兴蜀国,富国强民,就必须整顿吏治,开源节流,官吏清廉,则不欺百姓,而开元节流,则下人人有饭吃,家家有余粮。百姓富,而国家强,国强则四邦安定,万国来朝。 “你的,有什么区别吗?”云风问道。 “这些年来,朝廷安于现状,早就失去了锐意进取,那群文官在朝堂上大搞党争,相互攻歼,朝堂混乱,蜀国鸡犬不宁,民不聊生。而我那位皇兄,性凉薄,自私自利只要是我的提议,不管是不是为国为民,他都统统反对,好像生怕我的影响力盖过了他。”齐王侃侃而谈,随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