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尾章 漫山.序(二) (第1/2页)
金陵七友,自在仙李芳英,狂放不羁,功名利禄,过眼云烟,断不会因为权贵而折腰,出手相救,必然另有原因。 方可维道:“当年黄子澄毁掉桂花楼,楚大哥便知老哥你与离焉笑不会放过朱允炆,勒令我与柳杨离开金陵,并且恳请李芳英城破之时,出手相救。”上官怀海哼了一声,道:“楚天阔愚钝,朱允炆昏庸无道,不配为帝。”方可维道:“老哥,不单单是你,我与柳杨亦是苦苦找寻过朱允炆,几次得知他的踪迹,却终究晚上一步,试问天下间,能带朱允炆躲藏二十年之久者,除去李芳英,再无第二个人。” 上官怀海埋怨道:“李芳英亦是榆木脑袋,待我见到他,一定要好好敲敲他的脑袋,将他敲醒。”方可维道:“老哥,如若当真是朱允炆要夺回天下,这二十年来他一定积蓄了许多力量,扬州再经不起祸乱,你无论如何要阻止这场血腥。” 上官怀海道:“若是柳杨不死,古千秋亦是无需替你二人守护扬州,当年柳杨究竟为何出事?”方可维对当年柳杨之死,始终只字不提,如今上官怀海发问,他却道:“老哥,柳杨的死,只是这场阴谋的开始,是柳杨替我而死,我欠柳家一条命。” 上官怀海知道方可维不说,任何人亦是撬不开他的嘴。他究竟在担忧何事,上官怀海猜不透。 明日便是古千秋下葬,二人不再说话,各自回房歇息。 天色微亮,鸟兽归巢,众人早已聚在山道两旁。 古箴手握引魂幡,古樊、古休、古吉、古承四位管事扛棺,一行缓缓走向后山。 一路无话,唯有长宁公主嘤嘤啼啼,心痛欲绝,杜谦年过八十,在杜郸搀扶下,不辞辛苦送古千秋最后一程,前朝之人,却是如此重情重义。 行至后山,上官怀海自四管事肩头接过棺椁,道:“诸位,古家后山乃是先辈埋骨之所,不便打扰,我当年曾得古千秋准允可出入此地,余下路途,我代为行之便好,就此别过。” 杜谦走上前来,轻抚棺椁道:“狂龙古千秋,盖世英雄,我杜谦虽长你十数载,却是钦佩不已,十年来你孤守广陵,庇佑扬州,这份恩情,杜谦牢记于心,他日泉下相见,定要再续前缘。” 谢群紧随其后,道:“九子七友,无数风流,如今相继辞世,前朝之风愈发消散!十年之间,南门横祸,铜山遭戮,以至于扬州天倾地陷,脊柱尽崩!危机当下,尤甚罹难之时,穷途末路,只恐覆巢在即!可恨小辈不成,自相戕害,外方临门,野心昭昭。绚烂扬州,江河破碎,一等风流,日薄迟迟。惜,前朝旧梦,只留得秦淮艳色,刀风剑骨,却再无半点残烟。恨,布衣书生,满腹经纶,却无一用,逞勇匹夫,助纣为孽,尚不自知!吾等前朝旧人,上愧洪武,下负懿文,贪生忘义,乞活于世。而今生不能忠君报国,庇佑苍生,死无颜笑谈天下,对酒梢头。丹心早早丧尽,清躯已是浑污。行尸走rou,度日如年,群欲一死了矣,只恐扬州不复,偷生半世,熟料生死煎熬。” 说至情动处,谢群一口鲜血喷出,谢尹大骇,急忙上前扶住。 谢群重重喘息两气,痛声道:“生不得存,死不得亡,生死不得,存亡不得!生而不可得,死而不可得,不得莫如此,不得最不得。” 洋洋洒洒,不过百字悼亡念词,却是句句刺在众人心头。 不仅扬州小辈听在耳边如同当头棒喝,北地众人听来,亦是字字惊心,莫言书生无用,刀笔最是伤人。 杨寓低声对朱高燧道:“殿下,谢群此话大有反意,若传扬出去,却是不妙。”朱高燧不作理会,反复吟咏谢群末尾之句,道:“姑父此话,好生难懂!”杨溥道:“殿下不必拘泥词句,只消品味那字里行间的万般苦楚便好,不得最不得,果然是前朝风流,方才能写出此句。”杨寓急道:“你竟敢在殿下面前品评,不怕大祸临头。”杨溥笑道:“谢公开篇已将众人遍骂,即便日后追究起来,亦是不会牵连一人,谢公不仅文章妙,心思更妙。”杨寓恍然大悟,不住点头道:“苦却谢公不得之人。” 杜谦近在咫尺,岂会不知谢群心中恨意,抬头望望天色,道:“时辰将近,我等便大礼送过古千秋罢了。” 众人躬身行礼,上官怀海深望谢群一眼,缓步进入后山。 上官怀海离去,苗灿方才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