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国士无双 (第2/3页)
人乃是当时的世人领袖,可以说是第一次党锢之祸的导火索,但也未曾任什么高官,关键范滂是汝南人,并不是顺阳人。 所以此定陶泛氏难道和顺阳范氏有什么联系么? “公子莫听这小子胡扯,他家往上数三代都是裤子都穿不起的泥腿子,哪里来的什么世家!” 此时,黄巾俘虏中有人笑道,引起一片哄笑。 “就是!吾便是和他同乡之人,他爹和他一样,读过两本酸书,便自称什么世家子弟,他家穷的连饭都吃不起,整天拿个破麦子忽悠别人耕种,这小子更绝,为了吃饱饭自己入了黄巾,还曾想忽悠管渠帅,却被渠帅赶打出来!” 听到后面人的起哄,泛耸涨红脸怒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井蛙哪晓天穹之扩?我祖乃是成帝年间黄门侍郎泛捷泛胜之!” 说着,泛耸似乎想要证明什么,转向袁珣急切道:“公子可曾听说过?” 袁珣愣了愣,摇了摇头。 拜托,成帝乃是西汉末年的皇帝,距今两百多年了,成帝期间一个黄门侍郎谁知道啊? 泛耸想了想,又急急问道:“公子难道不曾读过《汉书》?” 《汉书》乃是班固所着史书,当朝读书人必读的读物,和弟弟班定远一样,班固也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人物。 袁珣自然读过。 见袁珣点头,泛耸道:“那公子难道不曾读到艺文篇中的《泛胜之书》?” 袁珣又是一愣,不禁老脸一红,《汉书》他确实读过,可是着重读的也只是西汉史和战争史,艺文篇属于记载西汉工农业的,他没怎么看。 不过此人既然这么说,说明他说的也不似假话。 “过来谈。”说着,袁珣朝好奇不已的赵云微微叉手欠身道:“请子龙给我些时间。” 赵云此时也被这事儿整得很是好奇,闻言点了点头。 袁珣将泛耸带到田边坐下,找士兵要来水囊丢给泛耸,好奇问道:“恕在下无知,这艺文篇确实少有涉及,泛兄即是名臣之后,何以沦落至此?” 泛耸接过水囊灌了一口,见眼前华服公子平易近人,倒也打开了话匣,他无奈一笑道:“非是我沦落,而是先祖从事本就不是什么能够升官发财的活,而先祖因为功劳封爵成丘亭侯后,对社稷失望,一心从事农事,也定下家训应将《泛胜之书》发扬光大,所以我家虽是官宦之后,却代代从农,几代之后也就真的成了农人,到了我这一代,早就没了田产,抱着一本《泛胜之书》也没了用处,为了填饱肚子,只能从贼……” 说到这,泛耸眼眶一红:“”可笑我泛氏世代研究农事,我爹却是饿死在家中……” 嚯!这大情怀! 袁珣眉毛一挑,但是从字里行间他听出来了,这泛耸先祖泛胜之只怕是个农学大家,而《泛胜之书》也是一本记载农学技艺的典籍。 袁珣猜的没错,《泛胜之书》的确是农学典籍,而且还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和历史上第一本农书! 即便是后世人人听过的《齐民要术》,贾思勰撰写的部分很多都是研究自《泛胜之书》。 不过因为后来天灾人祸王朝更迭之下,大部分篇章遗失,导致两篇十八章的《泛胜之书》只能在《齐民要术》一窥部分。 不过即便如此,在后人的还原下,《泛胜之书》的部分技艺后世关中都还在用。 既然是农家中人,袁珣也好奇道:“泛兄何以刚才让大家种小麦而非粟米,要知小麦和粟米熟期重合,脱壳碾磨极为不便,成本很高,关键是小麦不抗旱啊……” 这个时代人主粮并不如后世一般是水稻和小麦,而是以米稷,粟米,藜米为主,辅以大豆大麦等杂粮。 水稻在扬州江东一代水多的地方才多有种植,因为太过依赖土地水源,外加上产量不高,北方并不多见。 小麦产期虽短,但春麦春种秋收和栗米重合,加上这时代小麦品种问题,抗旱性和后世无法比。 再加上脱壳不便、碾磨成本高,如果如粟米等一样直接煮吃,口感又不佳,面粉有,但是并不普及,只有上层世家贵族作为高级菜肴才有,比如配着水盆羊rou的汤饼。 泛耸傲然一笑道:“公子不知,这问题我先祖二百年前便解决了,要不然先祖怎能因为功劳被封亭侯?当年先祖任轻车使者在三辅重粮三年,使其一年两熟,年年丰收,靠的就是小麦,即便是脱壳碾磨不便,也让三辅百姓吃饱了肚子!” “什么?!”袁珣豁然一惊,站起身来,不可置信的看着泛耸,愣愣道:“意思令祖泛胜之已经解决了小麦产期与栗米重合,还有耐旱等问题?” 别说泛耸了,就算连旁边听得云里雾里的赵云都被袁珣吓了一跳。 不怪袁珣如此激动,他穿越过来快十年了,早已习惯桌上主食乃是粟米,就是如此,他喜欢范老九家水盆羊rou很大原因便是因为有面饼可吃。 他也曾疑惑过,到现在为止小麦已然有千年的种植历史,但作为后世北方主食的小麦为何就没在东汉推广,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个时代的小麦只有春麦,虽然生长周期几乎是粟米的一半,但是因为也很依赖水源,加之加工成本高,所以才一直没能取代粟米成为这时代人百姓的主食。 三辅便是关中平原,作为华夏人的根基,千百年来无数王朝的发源地,关中土地虽然肥沃,但是也是春旱夏旱的,对于现在的小麦根本不适合种植! 他一个文科生,并不是学农业的,也只道估计后世小麦是千百年间不断粮种优化的结果,也就断了小麦种植,老老实实种粟米。 这才让袁珣对美洲执念那么深,对安南占城执念那么深。 现在有个人来告诉他,小麦可以大规模种植,而且还克服了惧旱的缺点,这不得不让他震惊。 这意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