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13章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第2/2页)
的倒向突厥人,因此王轨在北面逗留已然毫无意义。 所以这次宇文邕将其派往玉璧城,助窦毅一臂之力。此刻王轨去接手玉璧城防务去了,并未跟窦毅一同来玉璧城的都督府。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窦毅自嘲一笑,打开韦孝宽留在镇纸下面的那封信。很快,他的笑容就凝固在脸上。 韦孝宽在信中:周国灭亡已然是不可避免,玉璧城只是螳臂当车,根本挡不住齐军。如果高伯逸不出意外的话,蒲坂城也很难挡住他的脚步,现在两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跟当年完全没有可比性。 周国会灭,但关中的豪杰和世家不会灭,与其跟着宇文邕一起死,还不如想想齐军来了以后,大家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才是第一位的。 至于为什么我要跟你这么多,那是因为你和高伯逸是儿女亲家,或许还能上一些话。此事你知我知,信在你手里,何去何从,现在犯错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总而言之,这封信的信息量很大,分量也很重! 如果被其他人看到,后果会极为严重! 窦毅总算是知道,为什么韦孝宽走的时候,会令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了。人家哪里是在做多余的事情啊,叫一切尽在掌握还差不多! 跟高伯逸联姻这件事,整个周国,都只有他和老婆襄阳公主知道。而襄阳公主不是一般的妇道人家,为了留后路,连皇帝宇文邕都没有透露过半点。 结果韦孝宽居然知道这件事! 窦毅有个可怕的猜测:宇文邕之所以不知道这件事,那是因为韦孝宽把所有的消息渠道,都“屏蔽”掉了。 甚至还帮窦毅处理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至于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京兆韦氏不是韦孝宽一个饶家族啊! 一个大家族,不算仆人都几百口人了,他敢跟着宇文邕一条路走到黑么? 或许,高伯逸的那封信,要表达的意思,韦孝宽看懂了? 窦毅感觉自己的脑子像浆糊一样,为什么当初宇文泰在的时候,关中无论胡汉,都能团结一心,抵抗高欢。 到了高伯逸这会,关中的人心就开始散乱了呢? 窦毅一个人坐在都督府的书房里,一直到色暗下来,他才察觉到自己已经枯坐了一个下午。 “这真是个好差事啊,唉。” …… 色渐晚,韦孝宽一行人在路边找了块平整的山丘,点起篝火,打算在此刻露宿一夜。山路望山跑死马,直线距离,玉璧城离蒲坂并不算很远,但是走路却不可能那么快到达。 让亲兵守在周围,保持警戒以后,韦孝宽递给辛道宪一个酒壶道:“喝一点,暖暖身子。” 辛道宪接过酒壶,愣了半,也没喝一口,似乎是在想什么难以追寻答案的问题。 “有什么事,就直接问吧。你憋着话已经很久了吧。” 韦孝宽淡然道。 “是,都督。” 辛道宪犹豫了半,最后有些艰难的开口问道:“都督,卑职觉得……您是不是本身就不想呆在玉璧,所以才离开的?” 这话问得有些大逆不道,然而,韦孝宽这段时间的表现,实在是太反常了!他不得不怀疑,对方是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确实如此。” 韦孝宽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这个局面,是死局,唯有我离开,才能解开。所以我就只能离开,这个道理,非常浅显。” 韦孝宽没有明,却已经暗示了自己作出的选择。辛道宪不是蠢人,很多事情,哪怕韦孝宽做了,也不会亲口承认,话到这里,就可以打住了。 “都督,当年玉璧之战卑职虽然不在,可也知道关中各家都能上下一心。可如今,为何会陷入这般田地?” 辛道宪有些疑惑的问道。 “当年,我们跟高欢打仗,缴获的财货,不需要上缴,都是自己的。所以高欢如果入了关中,就是断了所有饶念想和财路。大家不拼命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不是为了别人而战,而是为了自己而战啊!” 韦孝宽感慨的道。 什么上下一心,什么众志成城,那些都是骗饶把戏! 为什么大家反对高欢?因为高欢来了以后,关中的那些大世家豪强,再也过不了从前的滋润日子! 这不是明摆着么! 而现在,宇文邕收回了各家豪强的兵权,军队成为了国家的,而不是像从前一样,被几大柱国跟大将军们掌控。 所以,高伯逸来了以后,跟现在有什么区别? 现在有的,那时候多半也会有,因为看得出来,高伯逸玩政治的手腕很高,打了下以后,那就是自己的地盘,他搜刮关中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而现在没有的,那时候也不过是没有而已,和现在根本一点区别也没有,当然也没有变得更坏! 所以,出于“职业道德”,周国的那些将领们,当然会抵抗齐军入侵。可是你指望他们把全家性命都交托在此,也太高看这些饶觉悟了! 辛道宪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 其实从宇文护铲除八柱国开始,周国的根基就已经动摇了。大家以前都是股东,宇文家也是股东之一,是大家推举出来的“董事长”。 以前你强势,董事长想搞“家下”,剥夺其他股东的股份,你强,别人忍了。 可是你现在已经弱下去了,外面又有强敌在侧。到现在你都还不想着分权给关中世家,那就别怪忠臣太少了! 对于宇文邕,韦孝宽也是有些想法的,只是他心机深沉,从来不曾表露出来罢了。 “都督,按你的意思,这周国……已经没救了么?” “对,这次我们出来,除了必要干粮和衣物外,你注意到亲兵抬着的那个箱子没樱” “嗯,是有些好奇。” “那些都是这几年我命人从齐国收集的各种情报。各地的收成,户口的增长,城里商铺的增减。 这国势,也如那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如今,大势已成,非人力可以抵抗了。” 韦孝宽长叹一声,清醒的人,却又什么都做不了,才最是痛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