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行_第七十五章 这里便是书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这里便是书院 (第2/2页)

,只是一栋栋普通的房子,有的用木头建造,也有的用石头建造,最高的也不过是一座三层高的书楼。

    不过朴素不代表它不漂亮,书院的房子,都是长安城有名的匠人所造,而书院的布局,是当年易连山打下的底子,后来又有其他懂阵法的人填填补补,看起来颇有玄奥。

    书院里也有水潭、有花园、药圃,论景色,也是长安城里居民出游的好去处。

    沙守与上官锦鲤一路走来,遇到的学生无不行礼,叫一声“上官院长,沙先生。”沙守身上挂着个书院行走的名头,平时也会到演武场,为喜欢习武的书院学子们指点武艺,久而久之,学子们对这位书院创始人的嫡传弟子、曾经的金牌杀手,也少了那种半是尊崇、半是畏惧的心理,倒有不少与他成了朋友。

    也不是所有人都注意到沙守和上官锦鲤到来,路边就有六七个学子正在大声讨论。

    “要我说,朝廷就应该调京畿之兵,以雷霆之势,先去扫平东面叛军,再去平定北面,然后回转,全力应对西、南两路叛军。”

    “你说的轻巧,东面看起来弱,但是人才济济,王家的底蕴在那儿放着呢,如果一时吃不下来,岂不是让西域联军趁虚而入?”

    “西线现在是僵持状态,战局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变化,现在就是需要一个突破口,只要破了一路……”

    “那你怎么不说北面?先别提辽东,辽东其实不足为虑,只要严防死守,天狼国不大可能从幽州冀州南下。可是如果京畿空虚,谁敢说天狼不会绕过并州,借到凉州南下,直逼长安?”

    “话也不能这么说,天狼国现在态度暧昧,还在观望,我倒觉得朝廷可以给与安抚,就像刚才吴兄所说,集中力量把东面先打掉。”

    “尔等都想得简单了,你们几个怎么没人说南面?你把东西北三面都打了又如何?只要南面叛军还在,照样会红莲教残党响应。你们应该都知道,现任的红莲教主可就在南面坐镇。”

    “呵呵,前两天你就说过红莲教主的事。可是我们至今都只是听了个名字,从现在的战报来看,根本没几个人见过这个教主,谁知道是不是叛军扯出来的幌子。”

    “有名有姓,怎么会是幌子?见的人少,又不是没人见过,不是有人说看到过看到过这个教主出现在军中吗?连韦南红都对他毕恭毕敬。”

    “反正我是不信,这样一个藏头露尾的人,能有什么本事。”

    “先不说什么教主,南方确是比较麻烦的。吐蕃早就表明态度,派兵拖住了益州的援军。江州西部、南部和交州西部已经被叛军占了,现在谁也不知道南诏会不会在背后支持叛军。如果叛军获得南诏支持,很有可能短时间内占领交州全境,再北上打下江州全境,那样情况可不妙了。”

    南诏虽算是大安朝一州,但是在过去却是一国。安太祖宁奇在位期间,南诏已经被打残,但宁奇没来得及把南诏正式划入大安朝疆土,到太宗时期,南诏才成为与十三州并立的一州。

    与同时期归属大安朝的辽东相比,南诏让朝廷一直不能安心。辽东地广人稀,在以前只有些部落,南诏却是建了国的。因此,红莲教起事之后,南诏的确是最大的隐患。

    叛军占了交州西部、江州南部,再加上益州南部也有吐蕃的兵力与官兵纠缠,南诏现在可以说跟大安朝大部分疆土是隔离开的,因此朝廷也有许多人担心南诏会不会有人趁机打起复国的旗号。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红莲教其实已经派人去南诏游说,只不过南诏的主事人一直没有回复。现在南诏不比当年,虽然以前的南诏国贵族在当地还有极大的权势,但朝廷同样也派的有官员制衡。

    这种局势,确实微妙。

    沙守和上官锦鲤没有打扰那些讨论地热火朝天的学子。

    倒是林小乙跟着两人,在一旁说了一句:“这些读书人,还是想得太天真了,他们在这里说半天有什么用?纸上谈兵谁都会,真要让他们去战场,说不定吓得直哆嗦。”

    林小乙出身市井,虽然来了书院,因为沙守的原因颇受照顾,再加上他自己为人机灵,很快与书院的学生打成一片,但是从心底,林小乙与一些书生是互相看不上眼的。他觉得那些书生是书呆子,而那些书生则认为他没读过圣贤书,只是个靠关系进书院的另类。

    上官锦鲤瞥了林小乙一眼:“你这小子,不就是前几天跟他们几个吵架没吵赢吗?”

    林小乙笑道:“我可不是没赢,只不过他们都会引经据典,我这两年读的书不够用,也不能在书院这种地方,用市井中粗俗的话来骂他们吧。”

    “你这小子滑的很,不过我喜欢。”也就是因为上官锦鲤喜欢林小乙的性子,才经常有事就找他来办。

    “但你有句话说错了。”上官锦鲤接着说:“可不是每个人都会纸上谈兵的,他们刚才说的那些,未尝没有道理。书生用兵自有书生气,但这里是稷下书院,书院之所以昌盛,就是因为我们允许学子们在这里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都说出来。”

    “你看看当朝的那些大人们,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只要在稷下书院待过的,都说书院好,可书院好在哪儿?”

    “好在朝廷的大事,这里都能知道。好在这里说的话,朝廷也都能听到。皇帝陛下当年因为易先生的事,迁怒了许多人,但是对稷下书院,他没有动分毫。因为他知道这里有大安朝读书的种子,这里有大安朝的未来。”

    “这次红莲在四方肆虐,朝廷并不担心,书院的这些学子也不担心。为什么?除了大家都知道朝廷的实力一定强于叛军,还有原因就是,学子们知道朝廷会护着他们,朝廷也知道即便叛军把几个州都打烂了,只要还有稷下书院在,就能有人去把那些地方重建起来。”

    “这便是稷下书院。”

    林小乙呆呆地没说话,他以前只觉得在书院是一种荣耀,现在他才知道,书院学子的身份,是何等的骄傲。

    “这便是稷下书院。”沙守喃喃自语:“老头子,你当年创办书院的时候,是不是就这么想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